第二十一章 百代皆罵秦暴政,萬世皆用秦律法(第1/2頁)
章節報錯
“陛下憤怒了嗎?”
就在這時,曾浩的聲音緩緩在嬴政腦海響起。
聽到曾浩的聲音,嬴政更是氣不打一處來,你還說?
還不都是你釋出的破任務?
只是轉念間,嬴政就恢復了冷靜,壓下了心頭的怒火道:“人言可畏,這些人都是吃飽了撐的,連朕都敢非議?”
“就算陛下能夠封住天下悠悠眾口,還能管得住天下人心中所想嗎?”
曾浩不以為然道。
“那先生可有方法管住天下人心否?”
嬴政也是憋著火氣,不由道。
弄成今日這般地步,還不都是因為你?
“管控人心之法並非沒有,但短時間內很難見效。”
“眼下當務之急,是讓天下流言蜚語不攻自破。”
曾浩想了想,模糊兩可道。
嬴政聽到卻嗅覺出了不同尋常的意味,眼神一亮道:“願聽先生高見。”
“如今坊間流言眾多,但大致皆是攻奸陛下聖體抱恙,企圖渾水摸魚者眾。”
“若陛下大張旗鼓選拔良人入宮,那謠言必不攻自破。”
曾浩洋洋灑灑道,說完心中暗讚自己實在太聰明瞭。
“朕不是問這個,對付流言蜚語,朕有的是手段,就不用先生操心了。”
嬴政神色古井無波,似乎對曾浩的這個提議並不感冒。
曾浩頓時感到一絲心酸,虧得自己還有些洋洋自得,沒想到人家始皇帝根本就不稀罕。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後世歷朝歷代對民心思想的洗禮,便不斷昇華。
雖然不能說儒學全是糟糠,但儒家忠君愛國之思想,的確是馭民利器,百用不厭。
所以儒學才受到歷代王朝追捧,並非是儒學真的比其它學說強大。
而是儒學對於鞏固皇權,馭民修心有著得天獨厚的造詣。
厭儒的皇帝不在少數,但徹底廢棄儒學而不用者,無一人也。
就連兇戾強悍如明太祖朱元璋,也難逃真香定律。
儒學並非始於漢,自秦一統天下,設博士位以供諸生起始。
儒學就已經開始生根發芽,扮演者育民以固社稷之本的角色。
只是這個時代的儒學純粹就是搞學問,而非像後世那般越演越畸形。
歷經漢董仲舒上奏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便由此開始走上不歸路。
至宋朱理學,那個曾經儒門諸聖並出的輝煌時代便徹底落寞,演變成一群為了爭名奪利的偽君子,為己謀利的工具。
以至於後世,凡是與儒學格格不入者,皆視為異端,必須要終結。
古今多少傑出天才,便因此成為了異己,備受排擠打壓。
一個人要與整個時代大潮對抗,無疑註定是一場又一場悲劇。
“人心向背定成敗,一個王朝興盛更迭皆與民心擁戴背馳息息相關。”
“以秦為例,自商君變法,數百年來,八百里秦川世世代代老秦人皆以為秦征戰四方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