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對民心的影響極大。

張華擊敗皇太極,損失上千人,山谷民心普遍下降。

武侯祠在這個時候就有用了。

明朝御用工匠蒯祥在資源到位之後,立即開始建造武侯祠。

武侯祠雖然是九級文化建築,但需要的資源不算多。

“沒想到范仲淹還有這種級別的建築圖紙。”

張華回到夏鎮縣衙,取出范仲淹上呈的建築圖紙。

這是古華夏四大書院之一的應天書院的圖紙,與武侯祠一樣,是九級文化建築。

應天書院原本是五代十國後晉的商丘人楊愨所創辦的睢陽學舍,到了北宋,應天書院升為府學。

後來范仲淹曾經主持應天書院,應天書院升為南京國子監,成為北宋最高學府之一。

張華沒想到的是范仲淹攜帶的初始道具,竟然是應天書院的建造圖紙。

【圖紙】:應天書院

【等級】:九級文化建築

【功能】:北宋南京國子監,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在應天書院攻讀的生員,更容易成才,有較大機率提升除了武力以外的基礎屬性,有較大機率領悟更高品質的內政天賦。

因為范仲淹一改崇尚辭賦的浮淺學風,重經義、重時務、重實際,因此,應天書院的生員還有較小機率領悟軍事、謀略天賦。該建築主要用於培養文臣,也有機率培養儒將。

【建造費用】:白銀50000兩、石料 5000單位、木料5000單位、鐵礦500單位

【容納上限】:2000生員(人數越多,需要的講師越多,否則提升屬性、領悟天賦的機率下降)

【前置條件】:需一名大儒任判南京國子監(領地滿足該條件的文臣:范仲淹、陳喬)

【建造週期】:120天

應天書院是一座國子監級別的建築,已經是最高學府,生員竟然還可能領悟軍事天賦。

范仲淹執教的應天書院,培養文臣、儒將。

范仲淹本人就是儒將。

但應天書院的建造費用太貴了,需要5萬兩白銀。

而且這還不計應天書院的講師的俸祿以及各種人員的支出、應天書院的維護費用。

如果2000生員的話,應天書院每個月支出的白銀就超過幾千兩。

應天書院是用來培養人才的建築,因此應天書院純粹是支出部門。

目前張華還真的建不起應天書院,更養不起那麼多士子。

按照張華的估計,除非領地人口增加十倍,才需要建造一座國子監。

迄今為止,三個縣的縣學已經是最高學府。

弓弩造箭院、武侯祠這兩座高階建築都在建造中。

“現在平原的格局已經很明顯了。”

“平原西邊是我的勢力範圍,人口15萬。”

“中間是公子扶蘇的勢力範圍,人口12萬。”

“北部是金兀朮的勢力範圍,人口不明,大約在10~20萬之間。”

“東部是瓦崗寨的勢力範圍,人口不明。”

張華鋪開大平原的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