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帥】:67 【武力】:52 【智力】:85 【政治】:76

【天賦】:詩人(杜牧所在的城池,文人騷客匯聚,文化更加容易獲得發展。杜牧教化萬民,百姓向學,提升百姓道德水平,更加容易誕生文人和文臣)

【來歷】:晚唐詩人,與李商隱齊名,合稱“小李杜”。

杜牧的能力在於增加城池的文化繁榮度。

文化繁榮度在短期看不出實際作用,長期來看,更加容易培養各方面的人才,還能提升民心、治安。

李煜的天賦與杜牧差不多,因此張華就沒有必要讓杜牧、李煜在同一座領地。

將杜牧外放到匈奴村安撫人心,以後還可以考慮將杜牧調回來。

消滅伊稚斜單于之後,夏村又得以進入一段平穩的發展時間。

進入寒冬,本來張華認為已經沒有多少人口流入山谷,但張華的判斷還是出現了失誤。

東部平原各個勢力在秋冬之際大打出手,黨同伐異,相互攻伐,導致戰火不斷,陸續有村莊被破壞,不堪其擾的平民逃入山谷,讓山谷總人口向五萬大關進逼。

其中的原理就和五胡亂華,中原大亂,大量人口南遷一樣。

人是趨利避害的動物。

大量流民逃入山谷,導致夏村哪怕到了寒冬,也同樣忙碌,安置這些流民,進行賑災。

平均下來,每日至少有幾十個流民流入夏村。

北部的大陽蠻村落上報,陸續有流民從北邊山道流入大陽村,與大陽蠻混居。

這件事看似尋常,卻又不那麼尋常。

“當初金兀朮從北邊山道逃走,不知所蹤,說明在北邊群山之外,還有其他平地。這群流民就是從那裡逃難而來。需要多加盤問。”

張華想要知道在北部山地以外又有哪些勢力。

從北邊山道逃難過來的流民首領被帶到夏村,向張華說明當地的情況。

流民首領說道:“在北邊是一座山谷,女真人擁兵數千,與大宋種家軍相互攻伐,戰火持續了兩個月,民不聊生。”

張華心裡暗道,金兀朮果然逃到了北邊的山谷。

比較令人意外的是,在北邊山谷,還有另外一個女真武將建立的村莊,金兀朮與之匯合,成為北邊山谷的霸主。

北邊山谷唯一可以抗衡女真人的是宋朝的種家軍。

有一種說法,折家、種家、姚家、楊家為北宋四大將門。

種家軍第一代主將為種世衡,是北宋、西夏戰爭的名將。

種家子弟,五代從軍,多數弟子戰死沙場,滿門忠烈。

種家軍與西夏、女真金朝有仇,因此在北邊山谷大打出手,不死不休。

女真人兵馬更多,種家軍處於劣勢,但仍然堅持了兩個月,而且還在抵擋女真人的攻勢。

“真乃亂世也。”

張華補充了周圍的地圖。

群山以北,是金兀朮、種家軍的勢力範圍。

群山東南,是石敬瑭的勢力範圍。

東部平原,有皇太極、張士誠大大小小几十個勢力。

而且,以張華的推斷,這片區域,可能只是這個世界的一小部分。

畢竟這個世界有來自歷朝歷代的人口,僅僅漢朝,實際在位過的皇帝就有29位。

“下一步,該圖謀石敬瑭了。這一次要靠鄧艾。”

張華用伊稚斜單于的金刀,插在地圖上石村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