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匈奴與漢將(第1/2頁)
章節報錯
“王鳳已經混入匈奴人的領地,這是他送來的情報。”
陳宮將王鳳送回來的訊息呈上。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實際上,斥候比糧草更先一步。
匈奴人霸佔了上游河谷,但因為人數不多,所以必須使用僕從軍,王鳳只要稍微展示一下力氣,就可以被編入匈奴人的僕從軍。
王鳳在匈奴人的地盤待了五日,送回情報。
“匈奴首領自稱是伊稚斜單于。軍師可知道這是何人?”
“此人乃是漢武帝時期的匈奴單于,與漢武帝爭奪西域、河套,多次被衛青大將軍擊敗。”
陳宮對前朝的歷史瞭如指掌。
“漢武帝的對手?”
張華不好推斷這個匈奴單于的實力。
伊稚斜單于的對手是漢武帝、衛青、霍去病、李廣等大人物,未必是伊稚斜單于的能力太弱,也有可能是那個時期的漢朝國力空前,又誕生了衛青、霍去病這般天賦秉異的帝國雙璧,對比之下,這才顯得伊稚斜單于不堪一擊。
“根據王鳳提供的情報,匈奴大約有1500人,全民皆兵,但凡是14歲以上者,無論男女,弓馬嫻熟。換而言之,除去無法上馬者,匈奴可出兵1000騎。”
“另外,匈奴人奴役了一萬多人口,有僕從軍千餘人。”
王鳳的工作能力毋庸置疑,五天時間,就弄清楚了匈奴的兵力部署,還將匈奴人的營地部署畫成簡單的示意圖,派人送回夏村。
“匈奴有致命的缺點——他們擅長放牧,但不擅長種田。以王鳳的描述,匈奴人輕視農耕,讓奴隸為其鍛造鐵器,將整個山谷變成牧場,僅僅只有少量耕地。因此,以匈奴的存糧,絕對過不了這個寒冬。在下斗膽斷言,匈奴必定在秋冬之交向下遊劫掠。”
陳宮察覺到了王鳳傳回來的情報蘊含的重要資訊。
遊牧文明對農耕過於輕視,哪怕到了中原,想到的第一件事還是放牧。
這就像是漢人每到一地,想的第一件事是種田一樣。
遊牧文明比小農經濟的農耕文明更加脆弱,一旦遇到寒冬,大量牛羊被凍死,沒了糧食,遊牧部落就只能劫掠農耕文明的糧食。
遼初,契丹軍隊在漢地以牧馬為名,擄掠民間糧草財物,稱為打草谷。
匈奴人也是差不多。
因此,歷朝歷代,遊牧文明都是農耕文明的大敵。
目前張華也遇到了這種情況。
匈奴人糧食不夠,就要來搶,夏村與匈奴的關係不可調和。
夏村好不容易有點餘糧,不可能用來與匈奴人進行貿易。
那麼,張華與匈奴伊稚斜單于的戰爭,不可避免。
張華無奈,他只想好好種田,但周圍的勢力都不是什麼善類。
石敬瑭狼子野心,想要吞併夏村。
伊稚斜單于不會種田,乾脆過來搶糧。
這些梟雄都不給自己時間慢慢種田啊。
為了可以好好種田,張華只能請他們去死了。
“劉知遠回到石村,與杜重威爭權,石敬瑭剛剛折損七百士卒,無力再戰。調桓誕代替廖化鎮守南部木寨,廖化繼續鎮守綠林村,防備匈奴人順流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