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幾百人口的時候,張華甚至可以叫出每個村民的名字,然而夏村人口3000,領地總人口7000,張華不可能凡事親力親為,這個時候就要開始招募各種官吏,為將來升級為城鎮做準備了。

領地面板並不顯示領地裡有哪些人才,而是發現了人才以後,才會顯示在領地面板裡面。

另外,歷史上的名人終究是少數,各個村子的村吏多數是無名之輩,會識字、會辦事即可。

因此,還是需要建立人才選拔機制。

察舉制、科舉制都是古代的人才選拔制度。

在領地規模不夠大時,推行察舉制、科舉制效率不高,張華直接張貼告示,實行自薦制。

張華挑選村吏的要求很簡單,一是要識字,二是有能力,三是品德過關。

說不定還能驚動隱藏在村子裡的名人。

有些大人物穿越過來以後,選擇改名換姓,從此隱居。

也有大人物穿越過來,不幸遇到流寇山賊,就此喪命。

“在夏村附近的山林,興建一座中級伐木場。如此一來,夏村就有一座中級伐木場和一座初級伐木場,產出的木材勉強足夠興建民宅和其他建築了。”

張華獲得中級伐木場圖紙,可以花費資源和勞力將初級伐木場升級為中級伐木場,也可以選擇興建一座嶄新的中級伐木場。

考慮到夏村人口暴漲,將來還要木材建造各種建築,於是張華將夏村的伐木場、採石場、採礦場等資源建築全部增加到兩座,甚至是三座。

夏村有鐵礦、銅礦、山林、河流、平地、馬場等基本資源,在升級到城池之前都無需擔心資源不足的問題。

這一點,也是許多坐落在平原上的村子難以解決的問題。

“李時珍的東壁堂也可以開始建造了,權當中級醫館。”

張華手頭還有李文心上呈的特殊圖紙——東壁堂圖紙。

東壁堂是五級醫館,相當於中級特殊醫館。

蒲元加入夏村,為了提升鍛造兵器的效率,張華又安排勞力建造一座中級鐵匠鋪。

初級鐵匠鋪最多可以容納30個鐵匠和學徒。

而中級鐵匠鋪最多容納100個鐵匠和學徒,自帶各種風箱、冶鐵高爐等工具,效率更高。

夏村繼續大興土木,大量建造、升級各種建築,向城鎮級別擴張。

張華攻陷金兀朮的村莊,虜獲戰馬131匹,其他馬匹325匹,各種牛羊上千。

與遊牧部落交戰,最大的一個收穫,那就是可以虜獲大量馬匹和牛羊。

張華將馬匹、牛羊放至南岸的草場進行畜牧。

北岸種田,南岸養馬。

騎兵為冷兵器之王,要打造一支成規模的騎兵,就要擁有數量充足的戰馬。

張華始終沒有放下馬政。

南岸的馬場,當前有各種馬匹800,張華又單獨設立一座牧場,圈養牛羊2000頭。

“村裡已經開始種植桑樹養蠶,也該建立紡織作坊了。”

“各座村莊設立初級驛站,傳遞行政命令和軍事情報。”

“沿著河流,每隔5裡建造一座烽火臺,一旦西邊綠林、東邊八旗進犯,立即點燃烽火臺的狼煙。”

張華又進行一系列佈局。

張華的領地佈局很簡單,夏村、宋村、吳村、金村都沿著河流分佈,可以透過木板船運輸士卒和資源。

等到夏村規模擴大,還可以吞併宋村、吳村、金村等村莊,在山谷形成一座城池。

夏村招攬村吏的告示張貼出來,居住在夏村的來自各個朝代的秀才、舉人,無不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這些士人在夏村有了溫飽,就想在仕途上大展拳腳,村吏雖然連九品芝麻官都不算,但好歹有點權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