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綠林軍(第1/2頁)
章節報錯
“叮!在您的領地範圍內,發現一座四級銅礦。”
徐霞客利用地理學的天賦以及特級勘探術,在夏村北部探勘到四級銅礦。
銅礦在古代是重要的資源,一般由官府直接控制和採礦。
就目前的亂世而言,銅礦的價值其實不如鐵礦。
除非領地足以自產自足,商品數量增加,銅礦的價值才能體現出來。
張華在夏村的石碑,看到夏村合計有兩個礦產資源點,一座六級鐵礦,一座四級銅礦。
而夏村的特產也多了兩項——銅和鐵。
夏村附近有中型鐵礦、銅礦,又有平原可以種田,有河流提供水源,怪不得氣運指數是“風水寶地”。
張華將發現鐵礦的地方命名為鐵山,而發現銅礦的地方命名為銅山。
十幾個鄉勇被張華派去銅山建立第二座初級採礦場,只不過採的是銅礦。
銅礦在以後還有大作用,可以用以鑄幣,因此現在就要開始經營。
為了防止金兵繞過宋村,直接攻打夏村,張華在夏村險要的地方建造10座木箭塔,又在村口增設拒馬。
“村長大人,我們前去探查更加上游地方的騎兵回來了。”
“可帶回來什麼訊息?”
“在金人的勢力範圍上游,是一支自稱綠林軍的流民建立的村莊。金人一度攻打他們的村莊,但沒有得手。”
回來的輕騎兵向張華上報山谷最上游的訊息。
這樣一來,張華就獲得了整座山谷的勢力圖。
整座山谷,主要有三大勢力,上游的綠林軍勢力,中間的金人勢力,下游的夏村勢力。
綠林軍、金兵各佔山谷的五分之二,夏村佔五分之一。
西漢末年,江夏郡雲杜縣綠林山一帶的豪傑紛紛揭竿而起,故名“綠林軍”。
光武帝劉秀與綠林軍聯合,滅了王莽的新朝,後來又與綠林軍反目成仇,擊敗綠林軍,建立東漢王朝。
儘管綠林軍失敗,但留下了綠林好漢這個詞語。
綠林軍有一定的戰鬥力,不過應該無法抵擋鐵浮屠才是,而這夥綠林軍竟然可以擊退進犯的鐵浮屠,超出張華的估計。
難道這支綠林軍的首領是光武帝劉秀?
如果當真是劉秀,那麼夏村想要稱霸山谷,可就難了。
“小人活捉一個綠林軍士卒,得知了事情經過。這夥綠林軍約有1000人,聚集其他流民2000人,合計3000人,憑藉人數,硬是擋住了鐵浮屠。他們殺了大約15個鐵浮屠、50個其他金兵,金將擔心折損過多,因此主動撤退。”
“原來如此。那麼綠林軍折損多少人手?”
“綠林軍死了至少300人。”
“1000綠林軍,還要付出4~5個綠林軍的代價,才能換掉1個金兵,看來綠林軍的主將不是劉秀。”
張華想了想,要是給劉秀1000綠林軍,不可能打出這樣的戰損比。
光武帝劉秀可是位面之子。
這樣來看,綠林軍之所以可以擊退鐵浮屠的攻勢,多半隻是因為綠林軍人數眾多,金國武將不想和這群綠林好漢死拼到底。
陳宮聽完輕騎兵帶來的情報,思索了一會,已然胸有成竹。
“公臺可有妙計?”
“明公可知道秦相範睢的‘遠交近攻’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