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一陣頭大。

如果不是流民之中有擅長土法造紙的工匠,憑藉張華積累的知識,連紙張都造不出來。

哪怕是一張紙,其中蘊含的流程都相當複雜。

古人也是經過一代代人積累,才有華夏文明的繁榮。

蔡倫不是造紙術的發明者,卻是改良者,極大降低了造紙的成本。

造紙術是古華夏四大發明之一。

造紙工坊使用的是東漢以後的造紙技術,因此成本已經算低了。

張華派去河流對岸的勞力,建立了一座初級馬場,圈養野馬數百匹。

不只是野馬,羅汝才這一夥馬賊竟然還養了十幾頭羊和牛。

張華只派幾個牧民去南岸放牧,看守馬場,仍然將重心放在北岸。

北岸坐北朝南,農作物有更充足的光照時間,更加適合種田。

“村長大人,我們夏村的農田越來越多,耕牛數量不足。”

劉秀才向張華訴苦。

“目前沒有途徑獲得耕牛,先以人力耕田,我再看看有沒有其他方法獲得耕牛。”

張華頭疼地揉了揉太陽穴。

張華好不容易解決養馬問題,又出現耕牛短缺的問題。

部分流民帶著耕牛穿越過來,如果一代代繁殖下去,幾代以後,耕牛數量應該可以上來,只是要等太久了。

最快的方法還是靠搶。

流民穿越到這個世界以後,體質有所上升,耕田沒有那麼費力。

當然,還是擁有耕牛,耕田的效率更高。

在張華為缺少耕牛頭疼時,又有一批流民來到夏村,拖家帶口,在夏村引起不小的轟動。

“你們來自何處?”

“我們自北面山裡出來,本來我們在山裡建立了一座村莊,但村莊被另外一群流民佔領,我們的耕牛和農具被搶走。”

“山裡?難道是我們採礦場附近?”

夏村的村民立即上報這個重要的情報。

流民首領好奇地四處張望,觀察夏村的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