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一批村民(第2/3頁)
章節報錯
普通壯丁擁有初級採集術、初級伐木術、初級捕魚術等生活技能。
如果積累經驗,可以升級為中級採集術、高階採集術、特級採集術、神級採集術。
生活技能等級越高,效率也越高。
穿越過來的平民,他們原本的職業會影響初始生活技能的等級。
比如,鐵匠穿越過來,初始生活技能就是高階鍛造術或者特級鍛造術。
漁民穿越過來,初始生活技能至少是中級捕魚術。
茅草民宅建造速度很快,比漁獵小屋更快完工。
張華又讓這批壯丁前去捕魚。
村民將樹枝削尖,用於在河邊叉魚,勉強用著。
河流的漁產卻相當豐富,這些壯丁竟然有幾十條魚獲。
看來雖然第一年沒法產出多少糧食,但野外的獵物因為還沒有遭到過度狩獵,頗為豐富。
夜幕降臨,劫後餘生的一百多個村民聚集在行政木屋前方,生起了篝火。
忙碌大半天,他們終於可以吃個飽飯。
“糧倉是最重要的建築,安排六個壯丁,分成三班,日夜看守。”
張華尤其重視糧倉,專門抽調壯丁看守。
沒有糧食,這些村民就不會死心塌地為自己賣命。
“我們蒙受村長收留,才能在亂世苟命,願盡一份微薄之力,順便補貼家計。”
十幾個婦女、少女,主動要求工作。
男耕女織,古代普通人家的婦女,也是要工作的。
這群女子來自明末。
明朝時候,江南地區隨處可見紡織女工。
“一個女醫師,兩個裁縫,十一個紡織工。還要養蠶,種植棉花,才能生產布料……”
這些女子之中,只有女醫師目前有用,紡織女工在獲得紡織的原材料之前,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村長,小女子懂得養蠶術,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就是需要耗費不少時間。”
一個擁有“養蠶術”生活技能的女子自告奮勇。
張華想起來,這些流民本來就是一個村莊的人口,有著自給自足的小農體系,這些人換個地方,只要不遇到天災人禍,應該不至於餓死。
“這些人,與你一起養蠶。”
“接下來該安排一部分人開墾荒地了,否則要是錯過農時,後果不堪設想。”
張華安排村民各司其職,儘快讓夏村順利運轉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