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從三國前期無名的小人物,成長為一名將軍,又成為一名智將,呂蒙意志極其堅韌,學習能力也極強,唯一的弱點就是命數太短了。

“以子明的才能,想必到了哪裡,都能得到重用。而我就未必了。”

孫權也是心事重重。

孫權最適合當君主,而不是武將,但孫堅前去投奔女婿張華,那麼就意味著,孫權以後最多是個列侯,無法繼承孫堅的事業。

論起帶兵打仗,孫權不如呂蒙。

呂蒙學習能力極強,只要給呂蒙時間,呂蒙就能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無論投靠哪一個勢力,呂蒙都不用擔心得不到重用。

“少主不必擔心,吉人自有天相。”

呂蒙反而羨慕孫權,因為孫權在三國眾人之中,算是長壽的了。

而呂蒙缺少的是時間。

孫權又與呂蒙交談,兩人算是君臣的典範,呂蒙生病時,孫權長吁短嘆,夜不能寐,呂蒙也對孫權言聽計從。

與程普、黃蓋等老將相比,呂蒙是孫權一手提拔起來的大將,而且還有提升的空間,不負所望,所以孫權看重呂蒙。

“權兒倒是收下了一名良將,可惜我孫文臺已經沒有機會逐鹿中原,或者割據一方了。”

孫堅知道孫權與呂蒙是後來的君臣組合,但孫權沒有可能成為皇帝,呂蒙倒是還可以成為將軍。

程普說道:“主公,天下間,強大的諸侯,不計其數,單單我們在江東遇到的與我們不相上下的諸侯,就有數位,其中一人,更是輕鬆擊敗我們。想要在這種情況下,逐鹿中原,必須有足夠的大氣運,在前期就能快速擴張,佔據天時地利人和,才能取得天下。強敵如林,只有一人能夠勝出,其餘人家破人亡,主公又何苦執著於逐鹿中原呢?”

“德謀你說的有道理啊。”

孫堅想了想,幾百個皇帝、幾千個諸侯亂世角逐,敗給其中的霸主,絕不算丟人,畢竟就連燕昭王、明成祖等諸侯,都要選擇依附實力更加強大的諸侯。

不只是君王個人能力有差距,還與他們的運氣有關。

有些諸侯自身能力很強,但被強敵耽擱,擴張的慢了,就會被其他前期快速擴張的諸侯吞併,比如劉秀和李世民就為了爭奪燕雲十六州而大打出手,結果張華就趁機起來了。

……

“孫堅走海路逃走了?他會去何地?夷洲?”

“回主公,孫堅的船隊向北航行,並非是向東。是否要派出船隊,對孫堅趕盡殺絕?”

“當務之急是鞏固對江東的統治,無須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追擊孫堅。孫堅的萬人船隊,離開陸地上的人口,不過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不能成事。”

“是。”

“孫堅不臣服於我,他想要做什麼?”

攻下孫堅的吳郡的大諸侯,對孫堅的去向頗為費解。

不過孫堅對他而言,並非不可或缺的武將,因為他還有比孫堅厲害許多的部將。

在這個大諸侯身後,數以百計的名將排列,凶神惡煞,全員惡人,其中一些人的氣勢,不弱於五虎將!

還有一些武將的統帥值,不亞於孫堅!

謀士也是數以十計。

這般豪華的陣容,攻打孫堅的一郡之地,幾乎是平推,不費吹灰之力。

謀主說道:“主公,聽說關東六國合縱,抗衡大夏,必定會是一場惡戰。主公可任命一名主將,統帥數十名部將,拿下交州,而主公在江東厲兵秣馬,以待時機,即可攻取淮南、淮北,問鼎中原。”

“正合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