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五章 李世民的進軍路線(第2/3頁)
章節報錯
錦衣衛指揮使朱驥說道:“據我所知,李世民為了攻略燕雲十六州,在燕雲至少損失了30萬大軍,他想要補齊這一支兵馬,至少要數月時間。燕雲十六州諸侯之中的盧龍節度使劉仁恭、燕昭王姬職等人,投靠了李世民。而燕王……朱棣,依附的是劉秀。”
“看來李世民、劉秀爭奪燕雲十六州,並非沒有收穫,燕雲十六州的諸侯們,死的死,降的降,而投降的諸侯,成為了李世民、劉秀的部將。張儀,你前去HD城一趟,交好劉秀,進行連橫。”
既然關東六國在蘇秦、劉穆之的號召下進行合縱,那麼張華只能與光武帝劉秀連橫。
至少,劉秀不要插手他的夏國與關東六國合縱軍之間的大戰,張華就謝天謝地了。
要是劉秀也加入合縱軍,那麼張華還真不好應付合縱軍。
假使劉秀加入合縱軍,合縱軍的兵力比張華的兵力還要強盛。
劉秀能夠不插手,張華就要燒高香了。
“臣遵旨。”
張儀立即下去,備好馬車,準備憑藉三寸不爛之舌,前去遊說劉秀。
“做好最壞的準備吧。”
雖然劉秀還沒有加入關東合縱軍的舉動,但張華必須設想最壞的情況,以保證即使劉秀最終選擇加入合縱軍,也要有實力擋住劉秀南下。
王守仁、王猛、諸葛亮、趙普幾個謀臣聚集在天下山川河流圖上方,標記各方諸侯的兵勢以及進軍方向。
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而此時帳篷內,卻有好幾個諸葛亮級別的謀士!
關東六國合縱軍的兵力部署,透過錦衣衛、夜不收蒐集的情報,再加上幾個謀臣的推斷,已經躍然紙上。
不僅如此,這些謀臣還要推測劉秀可能的反應,做好最壞的打算。
此時猶如戰國時代,哪一個諸侯實力最為強盛,那麼就會遭到其他諸侯國忌憚。
魏國強盛時,各國與魏國的戰事頻繁。
齊國強盛時,樂毅率領五國聯軍伐齊。
秦國強盛時,蘇秦佩六國相印,迫使秦國退守函谷關。
現在張華的夏國成為勢力最強大的諸侯國,其他諸侯國也做出了反應。
“如果李世民的唐軍主動出擊,那麼李世民不可能越過劉秀的領地,否則有假道伐虢的嫌疑。那麼這樣一來,唐軍有四種進軍路線。”
“第一條路線,攻打河東,而後渡過黃河,攻打長安城。”
“第二條路線,攻打上黨,再取河東。”
“第三條路線,聯合雲中的鮮卑人,攻打米脂寨,取黃土高坡,從北邊威脅關中。”
“第四條路線,同樣是聯合鮮卑人,不打河東,也不打米脂寨,而是在漠南進行大迂迴,攻打賀蘭山以及河西走廊,令關中震動。”
“這四條進軍路線,都有可能,而且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攻下長安城。”
“河東守軍有吳起、信陵君率領20萬大軍防守,替換謝玄的北府軍。以吳起之能,唐軍想要快速攻破河東,只能動用比吳起多得多的兵力。”
“米脂寨、賀蘭山守軍是高桂英的大順軍,有兵馬15萬。如果賀蘭山遭到襲擊,駐守武威城的涼州軍,可以支援賀蘭山,李世民想要大迂迴,奪取河西走廊,從東邊威脅關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唐軍如果直接攻打河東,然後渡過黃河,這是最快攻下長安城的路線,不必耗費多少時日。唯一讓唐軍頭疼的是鎮守河東的守將是吳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