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名將內史騰五花大綁,被帶到鄧艾、曹劌面前,臉色猶有不甘。

他奉命帶兵5000,駐守上邽城,結果被鄧艾、曹劌在一通鼓的時間即攻破城池,自己也成為了對方的階下之囚。

如不是上邽的兵力, 大部分被調去了街亭,那麼上邽還不會那麼容易失守。

而且,鄧艾選擇了一條出其不意的行軍路線,奇襲上邽,讓內史騰不禁鬱悶。

“內史騰,你可服氣?”

鄧艾性情高傲,面對古之名將, 依然一副居高臨下的姿態。

雖然對方是秦國名將, 但還不是被鄧艾活捉了?

內史騰原本是韓國的太守,投降秦國之後,奉嬴政之命前往攻打韓國,大敗韓軍,擒獲韓王韓安,收繳韓國的全部土地,在韓國設立潁川郡。

內史騰無疑是秦王政時代的名將之一,所以被秦王政派來駐守上邽,但還是被鄧艾、曹劌一鼓作氣,攻破了這座城池。

“若非上邽兵力空虛,你們豈能攻下此城。你們勝之不武!”

內史騰很不服氣。

他的手頭只有5000秦兵,被對方20000人突襲,對方又有曹劌一鼓作氣的加成,內史騰毫無還手之力,就被破城。

“兵者, 詭道也。時代已經變了。”

鄧艾對內史騰的抗議, 熟視無睹。

“留下3000兵馬, 駐守上邽。其餘兵馬, 驅趕上邽的秦軍作為嚮導, 攻打冀縣。”

鄧艾逆渭水西進,講究的是兵貴神速,所以攻克上邽城之後,馬不停蹄,進軍冀縣,趁著秦軍在街亭久戰未決,攻佔秦國的城邑。

秦國後方防備空虛,鄧艾、曹劌的奇兵,像是野狼進入了羊圈,肆意攻拔城邑。

街亭,當大火熄滅之後,張華繼續令人使用投石機、床弩,攻打秦漢大軍,又往秦漢大軍的營壘,拋射屍體。

禍不單行,秦漢大軍的營地爆發瘟疫,又連日大戰,又再折損15萬兵馬。

六十萬秦漢大軍,只剩下了45萬人,士氣低迷。

張華嗅到決勝的契機,預計鄧艾的兵馬攻破上邽等城邑的訊息傳到街亭,秦軍士氣再次受到打擊,於是向秦漢大軍發起決戰!

雙方已經在街亭僵持三十餘日,先後死傷的兵力合計超過了60萬,就連街亭的山谷,都被周瑜縱火燒了一遍,無數將士的屍體,在大火中化為灰燼,緩解了瘟疫的壓力。

李時珍、李文心等郎中被召來,徹底解決軍中的瘟疫。

張華沒了後顧之憂,集中兵力,決定一鼓作氣,摧毀敵軍!

“報!上邽城失守,守將內史騰被活捉,冀縣被敵軍圍攻!”

秦王政還在組織秦軍抵禦對方的攻勢,後方傳來更加不利的訊息,秦軍士氣大受打擊!

鄧艾、曹劌帶著一支奇兵,沿著渭水西進,途徑氐人聚集的地方,神出鬼沒,一舉攻破了上邽,威脅後方屯糧的冀縣!

“寡人,不能失敗!”

秦王政從未有過如此狼狽的時候。

戰國時期,秦王政即位時,前面幾代秦國名君,給秦王政留下了強盛的國力和經過千錘百煉的秦軍,秦國的國力可以碾壓六國,所以秦王政很少有失利的時候。

但現在秦國國力處於劣勢,秦王政第一次體驗到國力被碾壓的絕望。

想必,趙國名將李牧、廉頗,被秦軍攻擊時,也是這般感受。並非李牧、廉頗不敵秦軍,而是雙方的君主和國力,相差太大!要是給李牧、廉頗秦國的國力,說不定被滅的就是秦國了!

“形勢不利,準備返回漢中,積蓄兵力,捲土重來。”

劉邦臉色慘白,眼見大局已定,暗中準備撤兵。

再打下去,劉邦帶來的三十萬漢軍,就會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