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的有道理啊,投靠秦國之前,我們部落有壯丁四萬人,而現在只剩下不到八千人,族裡遺孀,不計其數,每日以淚洗面,何其淒涼。”

“不僅如此,部落之中,有不少族人聽說秦國又要徵發兵役,連夜遁入深山之中。”

“要是再聽從商鞅的命令,我們部落很快就名存實亡。”

“商鞅不值得我們賣命。”

羌族長老們竊竊私語,對商鞅越發感到不滿。

商鞅為秦國打造的軍功爵制度,在秦國不斷取勝時,確實可以鼓舞人心,但一旦天下太平下來,又或者,秦國連戰連敗,民心就會不可避免下降,哀聲怨道。

雖然上陣殺敵可以斬獲軍功,但也要有命才行!

如果上陣,十不存一,那麼估計也沒人願意上陣殺敵。

秦軍之所以好戰,是因為戰國中後期,秦國的優勢太大了,十次大戰,至少有八次取勝,活下來的人都有封賞,所以士氣越加高昂。

但此時情況不同,街亭大戰,張華的放血戰術過於殘忍,不斷消耗秦國的國力,就像是用刀子捅入秦國的肚子,然後狠狠旋轉一刀,給秦國放血!

不只是秦國百姓,這些羌人、氐人部落都叫苦不迭,對商鞅越來越不滿。

羌族酋長眼神閃過一絲狠色:“你的承諾,是否可以相信?你們漢人,一向狡猾。我們部落因為相信商鞅的承諾,這幾年已經死了三萬多青壯。”

羌族酋長的懷疑倒不是空穴來風,這些羌族長老,他們的智謀確實不如商鞅、蘇代、範睢這些謀士,經常被他們玩弄。

蘇代作為縱橫家,他的話術已經在不經意間影響羌族酋長和羌族長老們的判斷,羌族酋長和長老們已經有些意動了。

蘇代不慌不忙地從袖子裡取出官印:“這是我們夏王給各位的官印,為了各位的部落和地位,請不必懷疑。”

羌族酋長又與長老們對視一眼,咬牙說道:“好,我答應你!族裡的勇士們,不應該被商鞅當做是炮灰!因為商鞅,我們部落至少要在十年後,才能恢復元氣!既然你們可以免除我們五年徭役、兵役,我姑且相信你們!”

這個羌族部落對商鞅的不滿,此時完全爆發,選擇與蘇代勾結。

蘇代給這個羌族部落安排任務之後,又前去遊說其他羌族和氐族部落,將原本依附於秦國的部落,懷柔到張華這一方。

羌族、氐族部落原本屈服於秦國的威嚴,但街亭大戰,張華不斷給秦軍放血,秦軍死傷慘重,羌、氐部落對秦國積累的不滿終於爆發,經過蘇代遊說和賄賂,投靠了張華。

漢軍的糧道出現了不少叛亂的羌人、氐人士兵,襲擊漢軍的糧車,焚燬供給劉邦漢軍的糧草,增加漢軍的壓力。

商鞅、範睢組織了十五萬秦兵和鄉勇,分成幾批,前去街亭,補充秦軍的損失。

“弟兄們,街亭血流成河,已經死了幾十萬人,想要活命,還是趁早逃亡吧!”

“回村子,帶走家人!”

然而,一些秦兵和鄉勇,居然在途中逃走。

甚至有亭長帶著村民逃亡。

錦衣衛深入秦國,散佈訊息,街亭已經變成了一座煉獄,任何前去街亭的鄉勇,都很有可能陣亡。

秦國百姓陷入恐慌,商鞅嚴格的制度土崩瓦解,鄉長、亭長都拖家帶口逃入深山,因為連坐制的存在,只要村子裡有人逃亡,那麼其他人也只能跟著逃亡,秦國一片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