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八章 平定魯國(第2/3頁)
章節報錯
魯國眾將士見慶父、叔牙被殺,怒氣果然有所消失。
在魯國眾人看來, 慶父、叔牙兩個禍亂朝政的權臣, 比敵軍還可惡。
曹劌心情複雜, 一直在拖後腿的慶父、叔牙二人, 沒想到會以這樣的方式死去。
慶父、叔牙二人的報應, 來的太快了。
矛盾被轉移,魯國眾人還沒有意識到,魯國王室,死了三個人,只剩下了被俘虜的魯莊公,魯國徹底滅亡。
“俘虜的魯國眾將,和宋國眾將, 全部押送到關中,讓這些武將與他們的兵馬分開, 以免爆發叛亂。”
柴榮徹底平定魯國,活捉魯國國君魯莊公,還活捉了前來爭奪魯國的趙匡胤, 僅僅是俘虜的名將數量就有上百人。
當然,這些名將並不算家戶喻曉,只是在史書上留下過名字。
在梁國滅亡後, 魯國成為第二個被平定的諸侯國。
“孔夫子和他的弟子,全部釋放,好生招待。”
柴榮也不敢得罪孔子和儒家弟子,否則會遭到天下讀書人譴責,於是令人將他們釋放。
孔子雖然有空前的影響力,但畢竟不是兵家,在魯莊公和一眾魯國武將被活捉以後,孔子和儒家弟子也掀不起什麼風浪。
“這座機關城,該如何處置?”
“為了以免有賊人作亂,將其摧毀。”
柴榮在離開機關城之前,令人將公輸班打造的要塞破壞,避免將來被山賊或者叛軍利用。
機關城的堅固程度, 毋庸置疑,只是魯國內部不和, 才顯得不堪一擊。
至於建造了魯國機關城的工匠公輸班, 也被柴榮送往關中。
公輸班的流派,不亞於墨子的墨家流派, 只不過兩人的理念不同。
公輸班積極為諸侯國生產戰爭兵器,甚至建造了專門為戰爭而生的要塞——魯國機關城。
公輸班渴望利用戰爭,提升自己流派的影響力。
而墨子提倡兼愛非攻,儘量避免不義的戰爭。
如果不是張華資助墨家進行研究,禽滑釐和墨家弟子,不見得會願意為張華生產兵器盔甲。
在柴榮看來,墨家在工匠群體之中的影響力太大,如果同時扶持公輸班、禽滑釐兩派工匠,正好可以相互制衡。
柴榮當過皇帝,自然知道分權制衡的重要性。
公輸班、禽滑釐代表了兩派工匠,其中一派勢力太大,還可以拉攏另外一派,進行打壓。
“子夏在夏城,看來可以去見他一面。”
孔子聽說弟子子夏在夏城,在自知魯國滅亡已經是大勢所趨之後,感慨世事無常之餘,開始周遊列國。
以孔子的聲望,只要不起兵造反,各個勢力都不敢拿孔子如何。
子夏不像顏回、曾參等弟子一樣嚴守孔子之道,而是一位頗有經世傾向的弟子,在離開孔子之後,不再關注“克己復禮”,而是提倡與時俱進的當世之政,延展了儒家正統政治理論。
李悝、吳起、魏文侯,都曾向子夏請教。
孔子主張施行仁政,在禮制方面恢復周禮。
大致思想就是,君主透過施行仁政,來讓人們吃飽肚子,而吃飽肚子的人們才能學習禮節。
孔子得知後世禮崩樂壞,戰國時期,戰爭更加頻繁,而且兵家為了獲勝,無所不用其極,又得知秦國統一六國,結果也不壞,才有了後面的漢唐盛世,思想也有所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