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諸葛亮的大軍滅亡了梁國,大部分梁軍將領投降,說明諸葛亮這支大軍,實力相當可觀。

另外,後梁武將加入夏軍,意味著諸葛亮吸納了一批後梁的武將,兵力更加強盛。

無論諸葛亮還是范增,都在設法吞併齊地,收齊國的兵馬,然後再相互攻伐。

“諸葛亮……”

秦良玉對這個名字也有幾分忌憚。

秦良玉自然知道三國的諸葛丞相,尤其秦良玉還是巴蜀出身的武將。

但支援齊威王,是崇禎皇帝朱由檢的命令,秦良玉只會忠誠地履行軍令。

朱由檢想要藉助這次機會,東山再起,重建大明。

朱由檢手下也有幾名厲害的武將,秦良玉就是其中一位。

“夏軍人多勢眾,我們可以利用東西狹長的山道,迎戰夏軍,令其兵力優勢無法展開。”

“白桿兵在山林埋伏,待看到狼煙,伏兵四出,橫斷夏軍,令其首尾不能相顧。”

司馬穰苴利用山川河流的地形,開始戰前佈局。

諸葛亮的大軍進入齊地,沿著黃河行軍,南面是山脈,北面是黃河,兩者之間的通道狹長,司馬穰苴處於兵力劣勢的一方,必須利用地形。

恰好,崇禎皇帝朱由檢派來的援軍是擅長山地地形作戰的白桿兵,正合司馬穰苴的預期。

“如此甚好。”

秦良玉同意了司馬穰苴的佈局,然後命令白桿兵下去休整,養精蓄銳,等待與諸葛亮攻略齊國的大軍在歷下附近的山道展開血戰。

齊軍把守交通要隘,有山河之險,不會如此輕易拱手讓出這些險地。

齊國成為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強盛了幾百年,與其地理位置、人口有很大的關係。

“齊國東臨大海,可煮海為鹽,坐擁魚鹽之利,還有齊地的丘陵、河流、黃河、東海作為天然屏障,有山河之險,所以強盛……”

諸葛亮在行軍途中,感慨齊國特殊的地形帶來的優勢。

“諸葛大人,錦衣衛密報,明國朱由檢調兵三萬,支援司馬穰苴,主將乃是白桿兵秦良玉!”

諸葛亮還在途中,已經提前收到對方調兵遣將的訊息。

“秦良玉是何許人也?”

諸葛亮不認識秦良玉,但他已經聽說了,白桿兵是一支高階山地槍兵。

諸葛亮麾下有王平、孟獲的無當飛軍可用,倒不是很忌憚秦良玉的白桿兵,不過諸葛亮還是要注意一下秦良玉。

錦衣衛回答:“據說,齊軍、明軍與楚軍交戰時,秦良玉的白桿兵迂迴襲擊范增的本陣,擊潰季布的山軍團,險些得手。還請諸葛大人務必要小心。”

“嗯,看來這些歷下之戰,不能掉以輕心……”

諸葛亮意識到秦良玉似乎沒有那麼簡單對付。

新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