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帶兵攻略山東諸國時,張華正在長安城,舉行長安盛會,會一會歷朝歷代的文人,收攏人心。

目前執掌應天書院的歐陽修,還有中天閣書院的王守仁,都參與了長安盛會,提升長安盛會的含金量。。。

升遷弘農太守的唐朝詩人杜牧,因為崤山驛之戰,杜牧又立下功勞,累積功勞,升任蒲州刺史,與謝玄鎮守半個河東。

因為河東暫時沒有戰事,杜牧受邀,出席長安盛會。

謀士羅貫中,作為《三國演義》的作者,也有資格列席。

南唐後主、詞人李煜,也出席長安盛會。雖然李煜沒有什麼治國的才能,但是李煜的文學造詣,不亞於絕大多數文人。

長安盛會在朱雀街的國子監舉行。

詩仙李白遊歷中原各地,返回長安城,參與張華召開的長安盛會。

李白腰間別著一把長劍,好奇地張望四周。

唐玄宗統治這裡時,長安還是一座鎮子,現在已經升級為大型城池,人口五十萬,更加繁榮。

“太白兄,你果然來了。”

一個熟悉的聲音響起,讓李白微微吃驚。

他不由看向聲音的來源,隨即露出欣喜的表情:“子美,沒想到你也來了!”

“命運多舛,流離失所,兜兜轉轉,還是回到長安了。”

來人不是他人,正是詩聖杜甫!

李白與杜甫原本就相識,此時再見面,兩人訴說各自的經歷,不禁唏噓萬分。

二人尋了一家酒樓,然後細談。

“太白兄在這個世界的劍術驚人,何不棄筆從戎,出將入相?”

杜甫聽說李白以前學的劍術,在這裡有更大的威力,不禁羨慕。

“唉,灑脫慣了,就難以受人節制,總覺得哪裡不自在。”

李白想要出仕的話,以他的武力,確實不是什麼問題。

只是張華的軍隊,令行禁止,軍令如山,李白不拘一格,與軍隊顯得格格不入。

至於仕途,需要外放到地方,從縣尉、縣丞又或者縣令開始做起,內政繁忙,各種瑣碎的小事,更是接踵而來。

李白終究還是不想被各種瑣事纏身。

但如果不和杜牧一樣,從縣令做到太守,再升遷至刺史,接觸各種實務,難以升遷到高層。

李白的性格終究還是不適合為官。

“不過以太白兄的才能,無論在何地,都能衣食無憂。”

杜甫對李白的才能推崇。

忽然,杜甫發現李白的視線,似乎越過了自己,落在後面一人身上。

杜甫順著李白的視線向那人看去,只見一個男子,坐在偏暗的角落,獨自飲酒,一言不發。在他的木桌上,還擺放著一把古樸的長劍。

“莫非那人也是來參加長安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