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野澤,山幽水深、灌木林莽,梁國在附近建立鉅野鎮,升級為三級重鎮。

鉅野鎮箭塔林立,城牆高聳,合計有四十二座箭塔,堪比刺蝟。

一小隊無當飛軍從鉅野澤的山林出來,襲擊梁軍在附近佈下的斥候。

轟!

蠻王孟獲掄動狼牙棒,將一個梁軍斥候砸飛。

梁軍斥候落入鉅鹿澤,濺起水花,很快沒有了動靜。

蠻王孟獲的無當飛軍出現,鉅野鎮的梁軍趕緊關閉城門,嚴加防備。

王平、廖化也出現在鉅野澤一帶,廖化還夾著一個生擒的梁軍斥候。。

“鉅野鎮有兩萬梁軍駐守,人數不算太多,但都是精銳,必須謹慎圍攻。”

王平的用兵風格,偏向於沉穩,沒有必勝的把握,王平不敢強攻。

“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 不若則能避之。”

“我們的兵力是守軍的兩倍, 應當設法分割敵軍,引誘敵軍出城與我們交戰。”

王平帶來四萬士兵, 作為偏師,進攻鉅野澤。

無當飛軍擅長在山林作戰,因此諸葛亮才分王平這支兵馬,攻打鉅野鎮。

梁國主城鄆州的四周, 有諸多重鎮和營寨, 形成森嚴的防禦體系。

諸葛亮的用兵風格也是偏向於穩健,所以步步為營,分兵攻拔這些重鎮。

“鎮守鉅野鎮的守將是梁國名將龐師古,此人對朱溫愚忠, 絕不會投降, 因此不存在勸降的可能。”

“想要攻克鉅野鎮,只有引誘龐師古出兵,又或者,設法填平壕溝。”

王平仔細觀察鉅野鎮附近的地形, 偏向於將守軍引出, 然後再擊敗守軍,一舉奪城。

王平分派騎兵,襲擊所有從鉅野鎮出來的梁兵,又在鉅野澤一帶駐營, 就近取水, 派出士兵砍伐樹木,用於修築城寨和鹿角, 等待後續的糧草到來。

無當飛軍兵臨城下, 鉅野鎮的數萬平民人心惶惶,無當飛軍隨時可能攻城,到時候, 鉅野鎮可能會淪為一片火海。

“聽說夏軍以三國的諸葛亮為主帥,諸葛亮此人, 可不好對付……”

梁國名將龐師古, 站在鉅野鎮的城牆上, 觀望在鉅野澤邊緣紮營的王平軍團,對討伐梁國的諸葛亮督促的六路大軍, 畏之如虎。

“主公令我化裝為小校,前來與你聯手, 擊敗這一路夏軍。今夜我親自領兵, 襲擊夏軍。”

一員猛將穿著小校的衣服, 秘密從鄆州到來,不為人知,此時主動要求出戰。

朱溫派來的監軍臉色難看,城外的王平軍團有4萬人,而鉅野鎮的守軍只有2萬人,兵力相差了兩倍,梁軍猛將卻要主動出擊, 豈不是自尋死路?

何況,鉅野鎮守軍並不知道諸葛亮到底派來了何人攻取鉅野。

監軍掃視諸將:“主公命令我監軍, 目的在於守住鉅野鎮,牽制夏軍大量兵馬。現在囤積在鉅野澤的敵兵,數量兩倍於我們, 我們不能在城外與他們進行野戰,而應當堅守城鎮,拖垮他們的糧草。當他們的糧食吃完時, 再出城決戰,必定可以擊退來犯之敵。”

梁軍猛將搖頭:“用兵在於掌握時機,掌握時機的權力在於主將,並非像監軍所說的那樣。夏國實力雄厚,糧草充足,我們堅守此鎮,也不能拖垮夏軍的補給。何況,我們以2萬士兵,牽制對方4萬士兵,還不能為主公分憂。如果主動出兵,擊敗這夥敵軍,引來諸葛亮更多兵馬,主公那邊,可以更加高枕無憂。諸位意下如何?”

梁軍猛將與監軍發生分歧,其他鉅野鎮的梁軍武將面面相覷,最終看向主將龐師古。

龐師古面對三國名將來襲,向梁軍猛將確認:“葛從周,你可有把握以少勝多?”

梁軍猛將葛從周沉重點頭:“除非諸葛亮親臨,否則藉助夜色,敵人雖然人多勢眾,分不清楚我們有多少兵馬,有七成勝算。如果再不出兵,等到夏軍安營紮寨,固若金湯,就不好挫敗其氣勢了。”

“好,我給你15000兵馬,於今夜襲擊夏軍營地!”

龐師古面對王平的無當飛軍,對梁國武將葛從周極其信任,只留下5000士兵守城。

“不必動用這麼多兵馬,只需給我7000精兵,你率領8000士兵,在我得手之後,隨後接應。”

“在夜襲之前,封鎖鉅野鎮,禁止任何人等出入,以免有夏軍的細作出城洩露機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