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廣終於與趙雲相遇,激動不已。

他以趙雲為目標,可惜五虎將的後代,難以與他們的父輩媲美。

“你的武藝與常人相比,也很是不錯了。”

趙雲可以感受到趙廣表現出不弱的武力。

趙廣武力有80,屬於二流武將墊底水平,相比於普通武將,著實算是不錯了。

只是趙廣的武力,與趙雲、馬超這群怪物,無法相比。

張議潮等人回到伊州,重整城防。

“如果你們提前數月到來,或許還能力挽狂瀾。”

“我們歸義軍現在只剩下伊州、沙州、瓜州,三座城池。西域聯軍已攻克安西四鎮在內的幾十座城池,大宛、烏孫、龜茲、車師、樓蘭等王國,背叛我們。”

“兵力對比,以十幾萬兵馬,對付亞歷山大的幾十萬西域大軍,恐怕勝算還是太小。”

“依我之見,不如將人口遷徙至關內,我們在伊州背水一戰。取勝,可驅逐胡虜,失敗,也好及時撤退。只要天下一統,收復西域,是遲早的事情。”

張議潮召集剩下的武將,商議進退。

西域各座城池淪陷,陳慶之的五萬人,終究還是來晚了不少時間。

在安西四鎮淪陷之後,亞歷山大獲得安西四鎮的人口,又送重金給匈奴、突厥等部落,讓這些部落出兵,隨著西州失守,西域已經淪為各個草原勢力的獵場。

歸義軍,只有最後一拼的機會。

陳慶之嘆道:“如果關內統一,以關內驚人的人口,又何愁西域聯軍?”

鄧艾的想法與陳慶之不同:“未慮勝,而先慮敗。將伊州、沙州、瓜州的人口遷徙至賀蘭山一帶,也是一個不小的收穫。另外,與西域聯軍交手,可以收集有用的情報。主公吩咐過了,尤其要收集亞歷山大、阿史那土門的情報。”

歸義軍有兩個選擇。

一個選擇是將領地內的人口遷徙至張華控制的賀蘭山,另一個選擇是將人口遷徙至秦王政控制的涼州。

張華派陳慶之帶兵過來,也是為了向歸義軍施加壓力,讓歸義軍搖擺到自己這邊,而不是投靠秦王政。

秦王政在古代的名氣很大,但風評不是很好,兩極分化,因此歸義軍更加傾向於依附註重名聲的張華。

在鄧艾的慫恿下,歸義軍眾人,優先考慮依附張華。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張華娶了唐玄宗的長公主永穆公主,相當於大唐的駙馬。

高仙芝、封常清、張議潮等大唐武將,對張華這層身份,頗為認可,畢竟,他們就是唐玄宗時期的名將。

只是安史之亂,唐玄宗懷疑高仙芝、封常清不敢出戰,打算叛亂,於是下令殺死了高仙芝、封常清。

高仙芝、封常清對唐玄宗的感情複雜。

歸義軍開始遷徙三州的人口,護送至賀蘭山。

歸義軍、安西軍清野堅壁,準備與亞歷山大、阿史那土門、郅支單于等梟雄在伊州再決勝負。

西域聯軍在攻破西州之後,開始向伊州進軍,目標儼然是玉門關。

如果有可能,西域聯軍甚至有可能會攻擊西涼。

數以千計的戰鷹在空中翱翔,下方是數以萬計的遊牧騎兵。

匈奴騎兵、突厥騎兵、突騎施騎兵、鐵勒騎兵等部落的騎兵,像是一條條黑龍,向伊州匯聚而來。

一隊王夥騎兵護衛亞歷山大,亞歷山大看到浩浩蕩蕩的東方遊牧騎兵出動,也不禁感到熱血沸騰。

漫山遍野的騎兵,廣袤的戈壁,在希臘、馬其頓都看不到規模如此浩大的場景。

匈奴人、突厥人僅憑自身的力量,不足以入寇中原,只能合兵,才敢燒殺搶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