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起這三萬魏武卒帶來的殺傷,過於恐怖,就是王翦的絕對防禦,也不好受!

吳璘的駐隊矢雖然是九階兵種,但數量不多,而吳起的三萬魏武卒作為七階兵種,單兵戰力不如駐隊矢,作為三萬人的整體,戰鬥力卻相當恐怖!

“傷亡數量,開始上升了……吳起這一支矛,雖然不如白起鋒利,但吳起軍團的防禦,也是不弱……”

王翦以絕對防禦,試圖消耗吳起的兵力,找到吳起的破綻,而吳起以三萬魏武卒為長矛,重創王翦的護盾,導致王翦的秦銳士,也有不小的傷亡。

王翦手下有王賁等武將,而吳起手下也有龐涓、信陵君。

“父親大人,或許該動用百戰穿甲兵了,那才是我們真正的底牌。”

王賁向王翦請求動用百戰穿甲兵。

“時機還沒有成熟。以秦銳士消耗魏武卒,再投入百戰穿甲兵、黃金火騎兵,以及藉助大王的力量,一舉擊破吳起……吳起的不足,在於他手中的精銳數量,不如我們……夏軍不少主力,還在賀蘭山。”

王翦與吳起兵戰,敏銳察覺到了這一點。

對面的夏軍,主力是吳起的三萬魏武卒,還有秦瓊、吳璘的少數九階兵種。

張華還有不少武將在河東、中原等地區,無法調來關中。

相比較之下,王翦在區域性,確實執掌著更多的精銳。

還有苻堅的羌氐大軍,王翦沒有動用。

在王翦的穩重做法之下,秦銳士和魏武卒像是磨盤,想要攪碎對方,誰也不甘示弱。

大戰從清晨打到日暮,雙方百萬兵馬,都不能取勝。

因為雙方兵馬數量過於龐大,戰死的將士,還只是雙方兵馬的一部分而已。

最終,秦軍像是潮水一般退下,掩埋戰死者的屍首,準備次日進攻。

“王翦這是在消耗我的魏武卒,接下來他的攻勢會越來越兇猛,直到我的兵力與他的兵力出現巨大落差,他會一鼓作氣,動用所有精銳,一舉攻破我們的防線。”

吳起望著秦軍退去,他已經明白了王翦的用意。

雙方都想要立於不敗之地,就要看手中有多少精銳了。

王翦在設法消耗作為柱石的三萬魏武卒,如果吳起的三萬魏武卒死傷殆盡,王翦投入強大的騎兵,將會摧枯拉朽。

以吳起的智謀,不難想象王翦的用意,因此王翦這是陽謀。

明明知道對方的用意,但難以找到破解之策,因為客觀條件,便是如此。

“可有破解的方法?”

信陵君也知道王翦在等待投入主力,一舉突破隴山防線的機會。

以王翦絕對防禦軍陣的可怕,強行消耗夏軍,夏軍也很難受。

“只有守,等到我們的援軍到來,有足夠的兵力,就能阻擋王翦的攻勢。”

吳起在等待後續援軍。

吳起執掌的50萬夏軍,其中五階以上的兵種可能有5萬人,而對面的秦軍,五階以上的兵種數量更多,可能有710萬。

秦國有商鞅在經營國力,足以支撐龐大的大軍。

新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