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結盟劉秀(第1/4頁)
章節報錯
東漢大軍的營地,劉秀召集袁紹、袁術、曹操等部下,商議進退。
兩個位面之子,各投入三十萬以上的兵馬,第二次相互試探,各自都隱藏了手段,勝負難分。
“如果再從後方各鎮呼叫三十萬兵馬,使我方的兵勢增加至六十萬,拿下河陽城,應該不成問題。”
“問題在於,如果強行攻克河陽,張華感覺受到威脅,必定從後方募集兵馬,再次爭奪此城。”
“這般下去,雙方不斷增兵,會變成無休止的絞肉戰,而結果,只是爭奪一座城池。”
“在其他諸侯未滅之前,此舉,無疑是兩敗俱傷。”
曹軍的謀士程昱,為眾人分析局勢。
劉秀、曹操、袁紹等人,無不點頭,贊同程昱的看法。
雙方勢均力敵,為了一座城池大打出手,都沒有十成的把握。
張華有不少武將部署在關中、河東、中原。
劉秀也有不少武將部署在北方,抵禦燕雲十六州的強敵。
雙方動用了不到一半的兵力,還有餘力。
曹操提議:“陛下,張華勢力已成,此時與夏軍一爭雌雄,並非明智之舉,不如吞併幽州、幷州,再出兵青州……”
袁紹瞪大眼睛,曹操提出的戰略版圖,不正是官渡之戰時,袁紹的地盤嗎?
袁紹虎踞四州之地,與曹操對峙,實際上,佔據上風。
但袁紹喪失了大好局面,反而在官渡之戰敗給曹操。
曹操認為劉秀並非袁紹,只要劉秀取得四州之地,那麼迎戰張華,必勝無疑。
曹操提出的戰略,完全是在抄襲他袁紹啊。
袁紹趕緊說道:“臣早已有此想法,奈何曹阿瞞搶先一步!”
“報!陛下,夏軍來使!”
正當袁紹與曹操繼續爭執時,夏軍來使。
“帶他來見。”
劉秀好奇張華遣使前來的用意。
很快,縱橫家蘇代,來到劉秀的主軍帳。
“在下蘇代。”
“蘇代?”
劉秀、曹操、袁紹等人,自然知道蘇代是戰國時期縱橫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無不露出驚訝的神情。
蘇代對於他們而言,也算是古之名人了。
蘇代開始遊說劉秀:“河陽,小城也,乃是孫策之地。孫策欲將河陽城,獻於吾主,漢帝為何來爭?如今雙方勢均力敵,不如各自退兵,以河陽為界,相安無事,以免雙方將士,馬革裹屍。”
蘇代的話術,對於劉秀、曹操這種級別的君王,毫無效果,但蘇代並非要蠱惑劉秀、曹操,而是就事論事。
“就此罷手?”
劉秀正苦於沒有臺階下,如果張華主動要求停戰,那麼劉秀在曹操、袁紹、袁術面前,也不至於失去作為漢帝的尊嚴。
蘇代作揖:“不僅如此。吾主願與漢帝,在河陽締結盟約,從今往後,以河陽、太行、黃河為界,互不進犯,平分天下。”
結盟?
這下,劉秀、袁紹、曹操,盡皆暗暗吃驚。
沒想到張華不僅要求停戰,而且請求結盟。
蘇代繼續說道:“如今雙方兵馬,勢均力敵,若是大打出手,百萬兵馬調動,勢必血流成河,黃河為之堵塞。不如結盟,就此罷兵,以安天下。”
蘇代的潛臺詞是雙方都奈何不了對方,那就乾脆大家都別打了,各自發育。
曹操、袁紹、袁術、賈復、耿弇等人,不約而同,看向劉秀。
是戰是和,皆在劉秀的一念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