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光義毛遂自薦,向趙匡胤請求出戰,積攢一下軍功。

趙匡胤看向趙光義的眼神複雜,最終還是同意了趙光義的請求。

趙匡胤對弟弟的帶兵能力,並不怎麼信任。

不過這次趙匡胤御駕親征,擔任統帥,趙匡胤相信不會出現什麼差池,因此才會同意趙光義隨軍。

除了趙光義,宋軍武將潘美、曹彬、高懷德等武將,盡皆戴著斗笠,白色披風,督促各部兵馬,以趙匡胤為軍魂,向許昌城壓迫過去。

“魏武帝為沙場宿將,且生性多疑,想必他已經意識到各州兵馬調動,形勢於他不利,但他估計也難以想到,我們三家會突然出兵,合取許昌。此時宜兵貴神速。”

軍師趙普在揣測曹操那邊的反應。

宋軍、晉軍、齊軍,三軍齊進,以許昌為中心,形成合圍之勢。

現在,三家兵馬,已經騎虎難下。

“魏武帝曹操固然厲害,但我也不差。”

趙匡胤知道自己開創的宋朝持續了三百多年,自認為不比曹操差。

趙匡胤手下也有諸多名將,這些名將,不見得比曹魏的五子良將差勁。

“呼……這個寒冬還真是冷啊,我趙光義,定要在此戰立功,否則將來兄長出現個三長兩短,我沒有足夠的威望,就無法鎮住兄長手下的驕兵悍將。”

趙光義搓手,手掌幾乎要被凍裂。

趙光義的雄心壯志,不亞於任何一個皇帝,只是能力與野心並不匹配。

不過趙光義不承認自己比柴榮、趙匡胤這兩個前任皇帝差勁。

趙光義認為趙匡胤是孫策,而自己是孫權。

“快跟上!”

宋將潘美催促麾下落後計程車兵,讓他們儘快跟上前方的兵馬。

一個個宋軍將士踏破積雪,強行進軍,儘快接近許昌。

不時可見,有凍死的宋軍將士,倒在途中。

然而,宋軍卻沒有埋葬這些倒在中途的同伴。

他們沒有耽擱一絲時間。

兵貴神速,如果魏軍完全反應過來,則為時已晚,喪失最佳的奇襲時機。

許昌的西南方向,高歡御駕親征,統帥十五萬北齊軍,與趙匡胤、司馬懿約定在寒冬會師於許昌城。

蘭陵王高長恭戴著猙獰的面具,統領北齊軍中最精銳的百保鮮卑,追隨高歡出征。

“待擊敗曹操,則攻陷中原六鎮,攻破虎牢關,直取夏城,迫使張華放回吾兒。”

高歡坐於馬車內,裡面溫暖如春,高歡卻心事重重。

張華派出唐賽兒,活捉了高歡的長子高澄,讓高歡鬱悶不已。

高歡連續三次,派遣使節,與張華交涉,想要換回高澄,代價分別是一千兩黃金、三千戶人口、一座鎮子。

結果張華全部拒絕。

張華釋放高澄的條件是五座鎮子。

五座鎮子以及周圍的村莊,人口超過了十萬。

高歡身為梟雄,不同意這筆吃虧的買賣。

而且,誰知道高歡割讓五座鎮子之後,張華是否會按照承諾,釋放高澄?

道義這種東西,在諸侯之間,不一定存在。

因此,高歡只能採取最簡單粗暴的方法,擊敗張華,救回高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