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異果然和劉曜猜測的一樣,在攻破匈奴營地之後,馮異帶著搶回來的人口南下,返回張華控制的地盤。

趙廣在途中對馮異說道:“我攻打匈奴營地時,對方有一員武將使用弓箭,射殺我的部將。他的弓箭竟然可以射穿一寸厚的鐵甲,貫穿心臟,雄武過人,因此我不得不退。”

“此人很有可能是劉淵的養子劉曜,號稱神射。”

馮異在攻略關中之前,已經做足功課,瞭解匈奴漢國的各個武將。

劉淵的兒子劉聰、養子劉曜,兩人執掌劉淵勢力的匈奴兵馬,驍勇善戰,為一時之戰將,歷史上也是這兩個人連續攻打洛陽和長安,導致西晉滅亡。

不過馮異還是技高一籌,透過夜襲取勝。

馮異將搶回來的五萬人口遷往華陰縣,充實人口。

此事傳至張華這裡,張華深感意外。

馮異竟然以五千兵力,擊敗南下的兩萬敵軍,還搶回了被匈奴人掠走的人口,將華陰縣的人口充實至30萬人。

而馮異僅僅傷亡300人。

“馮異不愧是雲臺二十八將,匈奴人炸營,應該與馮異的天賦有關。”

張華令人記下馮異的功勞。

以五千兵力擊敗兩萬敵軍,可謂是名將了。

張華讓眾人儘量避免與唐軍、匈奴漢國交戰,但不意味著一定要避讓,只要時機恰當,也可以選擇出兵。

匈奴人搶走五萬人口,想要北歸,結果被馮異抓住機會,一舉擊破。

李績說道:“劉聰、劉曜被擊敗,待其返回漢國,漢王劉淵一定會震怒,到時我們與匈奴漢國,將不可避免,會有一戰。”

“匈奴漢國實力弱於大唐,既然要破局,那麼可先弱後強。”

張華把目標轉移到劉淵建立的匈奴漢國。

劉淵的匈奴漢國主要招攬匈奴人和漢人,主力依然是匈奴騎兵。

相比於裝備精良的唐軍,匈奴騎兵已經算是比較容易對付的敵人了。

“主公,努爾哈赤的大金國派阿濟格、李密攻打虎牢關!”

張華在華陰縣經營領地,領地最東邊的虎牢關卻遭到努爾哈赤勢力的阿濟格、李密攻打,向夏縣告急。

“努爾哈赤也不讓人省心啊。”

張華因為努爾哈赤攻打虎牢關而感到頭疼。

好在東漢武將耿恭擅長守城,以4000兵力,擋住了阿濟格、李密的攻擊。

“令希文發兵支援耿恭,在各鎮募兵5000。”

張華帶兵三萬來到關中打天下,河洛只剩下兩萬兵馬,因此張華讓范仲淹再募兵5000人,讓河洛的兵力增加至2.5萬人。

張華吞併袁術勢力之後,收編袁術勢力的降卒,在彌補征戰關中的損失之餘,還多出了一萬人。

於是,張華在華陰縣的兵力達到4萬人。

全部領地兵力加在一起,為6.5萬人。

“大唐,暫時不能招惹,否則會陷入曠日持久的戰爭。當前應當招攬周圍一些小勢力,壯大在關中的實力,然後再圖謀匈奴漢國,最後正面對付大唐。”

張華與軍師陳宮、武將李績商議一番,最終制定“先弱後強,遠交近攻”的戰略方針。

以華陰縣4萬兵馬、30萬人口的實力,在關中只能算是二流勢力。

只有吞併周圍一些小勢力,逐步壯大勢力,才有可能與唐軍一戰。

大唐勢力還沒有將張華當成是主要對手,因此,才沒有出動十萬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