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來自大唐的威脅(第3/4頁)
章節報錯
大唐、匈奴汗國動輒數萬大軍,張華也沒有把握擊敗他們。
鄧艾、馮異、趙破奴還在搶地。
袁術的40萬人口,張華搶走25萬,唐軍搶走10萬,匈奴人搶走5萬。
唐軍背後有強大的國力支撐,相當強勢,攻入袁術領地,直接就攻城略地。
如果不是鄧艾、趙破奴牽制住唐軍,遏制唐軍的兵鋒,唐軍說不定會直接攻打大仲鎮。
當然,大唐勢力因為太過強大,被周圍的勢力忌憚,唐軍也不敢傾盡全力來攻大仲鎮,否則其他勢力就會趁虛而入。
所以,佔領鳳凰鎮的唐軍,只有一萬人出頭。
八百里秦川,不只是有大唐這個人口百萬的大勢力,還有其他幾個大勢力,可以威脅大唐勢力。
這就是秦川始終混戰的原因。
匈奴人被馮異遏制,沒能繼續南下。
於是張華在秦川擁有了第一塊領地,而且有25萬人口,可以勉強維持2萬兵力。
在後方還有人口60多萬的河洛,可以為這塊領地提供支援。
遠征袁術,折損三千多兵馬,挫敗金兀朮吞併袁術的企圖,又獲得25萬人口,達成進軍秦川的戰略目的,張華還能接受這個結果。
張華在此地設立華陰縣,以大仲鎮為行政、軍事中心,開始經營在秦川的領地。
目前華陰縣有五座鎮子,25萬人口。
這點人口還不夠征服關中,而且關中有數量眾多的文臣武將。
張華在大仲鎮建造了一座招賢館,專門招攬秦川的文臣武將,以重金聘用。
這是張華的自設建築,因此沒有建築效果。
但只要訊息傳開,給足待遇,也不怕沒人到來。
河洛領主張華在秦川建立橋頭堡,這一訊息在關中平原傳開,林立的諸侯紛紛將視線集中在張華勢力。
張華自稱天命大將軍,在華陰縣設招賢館,吸引八百里秦川的人才,更是引起周圍諸侯的恐慌。
來者不善,善者不來!
此時來到秦川投靠秦孝公的蒙恬得知張華在征服河洛之後,竟然開始進軍秦川,心情更是複雜。
在扶蘇、蒙恬、王離的幫助下,秦孝公開始向四周擴張,成為秦川的大勢力之一。
本來八百里秦川的格局已經越來越明顯了,幾大霸主角逐,二流勢力成為幾大霸主打壓和拉攏的物件,其他不入流的勢力只是襯托。
然而,隨著張華進軍關中,關中的局勢再次複雜起來。
秦孝公專門召來蒙恬,向蒙恬詢問張華的情況。
“此人麾下有諸多文臣武將,又割據河洛,進可攻,退可守,無疑是強敵。”
“不過大王不必擔心,袁術勢力周圍有大唐、漢國兩大勢力夾擊,難以繼續擴張。”
“袁術為何要拉攏金兀朮?原因就在於袁術無法擊敗大唐、漢國,因此袁術必須招兵買馬,拉攏一切的力量。只是袁術玩火自焚,最終失敗了。”
蒙恬為秦孝公分析局勢,秦孝公頻頻點頭,對蒙恬露出讚許之意。
秦孝公的時代,秦國名將數量還不多,商鞅都要親自帶兵出戰。
蒙恬前來投靠,被秦孝公任命為左庶長,主掌征伐。
袁術擁有四十萬人口,三萬兵馬,卻無法進一步擴張,還要拉攏金兀朮,正是因為袁術沒法抗衡大唐、漢國兩大勢力。
袁術也無奈啊。
蒙恬進一步分析:“大唐有人口百萬,良將數十,帶甲十萬,為四方諸侯忌憚。”
“匈奴漢國有人口五十萬,匈奴騎兵三萬、漢軍兩萬,其疾如風,雖然不如大唐,卻也是一霸。”
“即使張華取代袁術,最終的結局,也只是重蹈覆轍,無法突破袁術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