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司馬宣王(第3/3頁)
章節報錯
“我與武帝結仇,他已經不能容我,此乃你死我活之局。”
司馬懿帶著司馬師、司馬昭,虎視眈眈。
司馬懿有信心前來挑戰曹操,除了自己的親信,還有他招攬的其他朝代的武將。
十幾萬八旗軍與十萬晉軍,在長社與曹操爆發大戰。
……
滎陽鎮,范仲淹在此地招兵買馬,開墾荒田,將此鎮作為攻打努爾哈赤的橋頭堡。
正是因為夏軍佔領了滎陽鎮,努爾哈赤需要派人防備夏軍,因此劉曄才會斷定努爾哈赤最多動用4到5個旗的兵力。
“不曾想主公親臨,有失遠迎!”
范仲淹面前站著的人物不是別人,而是張華。
“希文免禮。”
張華掃視鎮守滎陽的眾將,洛州軍團、十六衛軍團、禁衛軍在滎陽鎮集結,他終於要對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國下手。
在張華還沒有進軍關中之前,努爾哈赤是一個強敵,而佔領關中之後,張華的實力已經超過了努爾哈赤。
范仲淹為到來的張華說明中原的割據情況:“主公,根據夜不收的訊息,魏武帝曹操出兵,圍皇太極於長社,老賊努爾哈赤屯兵陽翟,前去為長社解圍。司馬懿的晉軍,似乎也插手長社之戰。”
“司馬懿……”
張華知道司馬懿也是中原的大諸侯之一。
中原有幾個大諸侯混戰,有資格稱為大諸侯的領主,至少有二十萬兵力,甚至更多。
努爾哈赤的八旗,有三、四十萬兵馬,可謂是一霸。
司馬懿的兵力也不少。
只是司馬懿與曹操反目成仇,再加上努爾哈赤插入其中,三方混戰。
范仲淹自然也知道司馬懿:“司馬懿不是容易對付的敵人,此人老謀深算,擅長隱忍,即使曹操也拿他沒有辦法。”
“先滅努爾哈赤,再圖謀曹操和司馬懿。”
“要滅努爾哈赤,必取大梁。努爾哈赤留下正藍旗和鑲藍旗兩個旗的兵力守大梁,防備我們。正藍旗、鑲藍旗的兵力加在一起,有六萬人。大梁是城池級別,按照兵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若要強攻大梁城,需要三十萬兵力。”
“正是因為大梁城城池堅固,因此屬下的洛州軍團,與李績的十六衛軍團,才會固守滎陽,不再推進。”
范仲淹說出攻略努爾哈赤勢力的難處。
努爾哈赤狡猾如狐,沒有給范仲淹趁虛而入的機會,即使是南下與曹操決一生死,努爾哈赤還留下兩個旗的兵力,防備范仲淹。
“強攻大梁城,確實會損兵折將,因此我才會親自帶兵來到滎陽,攻略中原。軍師,你可有良策?”
張華看向軍師王守仁。
考驗軍師能力的時候到了。
王守仁一向是講究攻心為上,攻城為下,不到萬不得已,強攻大梁,始終是一個下策。
大梁城的兩個旗的兵力,不是清末逗鳥遛狗的八旗子弟,而是明末玩命的八旗兵,他們不是什麼善茬。
王守仁遲疑:“我有一計,可破大梁,只是有傷天和。”
陳宮說道:“伯安之計,我也想到了。可引黃河、鴻溝之水灌城。不出三個月,大梁城必破。”
“水攻啊。”
水火無情,怪不得王守仁說有傷天和。
張華踱步,最終還是狠下心來:“希文,你徵發河洛二十萬青壯,掘滎口,放河水入鴻溝,再開鑿長渠,引河水,灌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