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忠臣與叛將!(第1/4頁)
章節報錯
“在下秦霸,在三峰山打家劫舍,做些雞鳴狗盜之事,聽聞於少保大名,故前來投奔,望於少保莫要嫌棄。”
“在下孔大力,說來慚愧,乃是汝水一帶的水匪,願棄暗投明,與於少保一起抵禦八旗。”
“粗人李麻子,手底下有三百兵馬,如若不棄,望於少保收留。”
……
明朝大臣于謙在三峰山打出反清復明的旗號,引起三峰山附近一些小勢力的注意。
於少保在明清時期,名聲大噪,不少小勢力主動前來投奔。
于謙正缺少抗衡八旗的兵馬,於是收下這些前來投靠的地方豪傑,然後再從中遴選出精兵悍將,用於對付八旗軍。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於廷益在此多謝諸位義士相助,略備薄酒,為諸位義士接風洗塵!”
于謙鄭重其事,向前來投奔的各路好漢作揖。
“這怎麼使得!”
“我們可是聽說於少保的名聲,這才自願前來投奔,於少保折煞小人了。”
大約有十幾個小勢力投奔,少的只有幾十號人,多的有上千號兵馬。
于謙清點義兵數量,大約有五千多人。
雖說這些義兵多數是低階兵種,有鄉勇,也有山賊、水匪,但只要他們聽從於謙的號令,于謙自信還是能夠守住三峰山。
于謙自然知道了是八旗滅亡南明,因此更加堅定對付八旗的信心。
于謙在三峰山憑藉低階兵營,招兵買馬,又先後獲得十幾個小勢力投靠,擁兵將近一萬人,還有三峰山的地利,八旗要動用大量兵馬,才有可能剿滅于謙這一支殘兵。
于謙的名聲也逐漸擴散出去。
西湖三傑,岳飛、于謙、張煌言,于謙的名聲不下於其他二人。
三峰山處於張華、曹操、努爾哈赤三方勢力範圍的交界處,這種三不管地帶,往往是山賊、流寇、亂兵盤踞的地方。
于謙正是靠著三峰山的地利,要與滅亡明朝的八旗軍死戰到底。
“貝勒爺,各支兵馬已經就緒,隨時可以入山剿滅明軍殘餘。”
十五個牛錄,全部聚集在皇太極麾下,身披重甲,摩拳擦掌。
“突襲三峰山,務必斬殺于謙。”
皇太極完成部署之後,率領十五個牛錄的兵馬,向三峰山行軍,八旗軍的龍旗獵獵。
對方越是忠貞的武將,皇太極越是興奮。
鰲拜像是一頭蠻橫的野豬,橫衝直撞,直撲三峰山,要一舉捉獲明朝的大忠臣于謙。
“是八旗騎兵!”
“快,向少保大人告急!”
“全部退至寨內!”
于謙設立在外圍的明軍衛所目睹黑壓壓的八旗軍出現在三峰山的山麓,明軍衛所兵趕緊全部躲至石寨,以避開八旗的鋒芒。
皇太極只是分了幾十個騎兵圍困這處明軍衛所,主力騎兵依然長驅直入,進行斬首行動。
“一個哨騎也別想離開!”
鰲拜身先士卒,騎著一匹汗血寶馬,追上游蕩在外圍的明軍騎兵,馬刀猛劈,將明軍哨騎斬於馬下!
鰲拜身邊帶著六個白甲兵、二十個八旗騎兵,在前方開道,清除明軍哨騎。
白甲兵的戰鬥力相當於不入流的武將,在士兵之中,已經是戰鬥力最強的一批高階兵種,十個八旗兵,才能誕生一個白甲兵。
在鰲拜和白甲兵的追殺下,各個明軍哨騎盡數被鰲拜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