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孫策可以牽制劉秀和袁紹,不讓東漢軍的兵鋒抵達河洛即可。

“此事就交給我吧。”

孫策知道自己夾在張華和劉秀兩大勢力之間,沒有多少擴張的機會,只能淪為張華勢力的附庸,再看以後是否有機會重新獨立為諸侯。

“我打算成立一支聯合黃河水師,張煌言、呂據為主將、副將,將來一起行動。”

“諸葛恪資質還算不錯,我欲圖中原,諸葛恪可以隨軍歷練。”

張華開始插手孫策勢力,將諸葛恪調遣過來。

諸葛恪是孫權一朝的武將,與孫策的關係沒有那麼密切,於是張華將諸葛恪挖到自己這邊。

“元遜,你意下如何?”

張華看向諸葛恪。

諸葛恪此時已經服氣:“如果主公同意,我倒是可以。”

“你以後跟著他吧。”

孫策淪為附庸,只好讓出諸葛恪。

如果其他戰場告急,說不定還會調動孫策勢力更多武將。

這就是淪為附庸的下場。

周瑜沉思,然後說道:“河北一馬平川,無險可守,直接攻略河北,需要面對河北上百座城鎮,頗有難度。但如果派一支偏師,進入太行山脈,收服太行山的各路諸侯,然後兵分兩路,攻打鄴城、邯鄲等城池。如此一來,大機率拿下河北。”

“公瑾的提議,很有道理。”

張華不由高看周瑜一眼。

周瑜作為孫策勢力謀略最強之人,面對光武帝劉秀帶來的壓力,實際上沒有坐以待斃,而是積極尋找策略,進行反擊。

周瑜也想到了制衡光武帝劉秀的辦法——那就是收服太行山脈林立的諸侯,然後從太行山、河內兩個方向進軍河北。

河北一馬平川,人口眾多,兵強馬壯,只要劉秀徹底消化河北,帶甲百萬,也不是難事。

曹操在拿下官渡之戰,袁紹死後,為了平定河北,都花費了不少時間,何況這次佔據河北的是古華夏最強的幾個皇帝之中的劉秀。

正面攻打河北,肯定沒戲。

如果佔據太行山脈,那就不同了,進可攻,退可守。

太行山群雄,之所以可以抗衡劉秀的東漢大軍,就是因為佔據了太行山的地利。

即使打不過東漢軍,他們也能退回山內,養精蓄銳,東山再起。而太行山延綿千里,劉秀帶兵入山圍剿,河北諸多城鎮有可能被周圍諸侯攻擊,因此劉秀也拿太行山群雄沒轍。

劉秀召喚隕石的能力,在崎嶇的山林中,造成的破壞力沒有平原巨大。

這也是為何劉秀遲遲無法鎮壓太行山群雄的原因。

周瑜盯上了太行山群雄。

如果可以收他們當狗,那麼就存在擊敗劉秀的條件了。

周瑜想出了對付劉秀的方法,但孫策勢力已經沒有餘力實現周瑜的計劃,而張華兵多將廣,於是周瑜向張華兜售自己驚人的計劃。

張華遲疑:“這個計劃,如果理想,固然不錯。問題在於,光武帝劉秀動用幾十萬漢軍,都沒能鎮壓太行山群雄,我又如何收服他們?”

魯肅也興奮起來:“我與公瑾也因為此事而苦思冥想了好幾日。我們二人發現,正面交鋒,確實無法打服太行山群雄。太行山裡面有不少破碎的平地,大大小小的諸侯有數十上百人。”

“這些諸侯如果聯手,擁有雄兵百萬,佔據地利,即使是光武帝劉秀也拿之無可奈何。”

“因此最好的方法,在於派出一小隊兵馬,進入太行山,假裝山賊,攻下一兩座鎮子,建立勢力,逐一吞併太行山眾人。等到他們反應過來之後,勢力已成。”

“此乃溫水煮青蛙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