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人老了,腿腳也不利索了,如今見到主公,不知為何,又精神了幾分。”

劉齊蘇不露痕跡地吹捧張華。

如果不是跟著張華,他一個明末的窮酸老秀才,不可能做到現在的位置。

“東漢軍在黃河以北攻城略地,但只要有我在此,東漢軍,不可越過黃河半步。”

張華安撫人心。

光武帝劉秀在河北攻城略地,導致河洛地區人心震動,有些官吏甚至暗中與劉秀勢力通訊,以確保即使將來劉秀勢力南下,河洛淪陷,他們依然可以保持自己的地位。

畢竟,光武帝劉秀在後世的名聲過於響亮,現在又佔據河北之地,兵馬數十萬,所到之處,無堅不摧,河洛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如果孫策勢力滅亡的話,東漢軍渡過黃河,就能兵臨城下,也難怪一些官吏會私底下與劉秀勢力聯絡。

官渡之戰,曹操最艱難的時候,手底下一群大臣對曹操不看好,也是暗中向袁紹寫信,眉來眼去。

取勝之後,曹操令人焚燬這些暗中聯絡袁紹的書信,至於曹操到底有沒有檢視到底是哪些大臣曾經向袁紹示好,那就不得而知了。

張華也不需要如何,只要擊敗劉秀,這一部分不安分的大臣,又會重新安心,曹操已經給了張華答案。

大部分人都是牆頭草,誰贏,就跟誰混,這是人性。

真正生死相隨的武將,才是心腹。

“那可是光武帝劉秀,請主公務必要小心為上。”

劉齊蘇對此戰也很擔心。

光武帝劉秀可以說是這個世界綜合能力最強的幾個人之一,而且名聲顯赫,難怪劉齊蘇這樣後世的秀才會如此擔心。

“劉老不必操心,我們後人未必一定弱於前人,沒有必要妄自菲薄。”

張華這裡也有歷朝歷代的武將,其中一些人朝代比劉秀還要久遠。

劉齊蘇激動地說道:“我相信主公定能化險為夷。”

“你們看好夏城,待我前去破敵。”

張華似乎在說一件無關緊要的事情。

雖然光武帝是張華遇到過的最強大的敵人,但張華也經歷過幾年磨礪,也算是有些心得了。

夏城眾人見張華似乎胸有成竹,暗暗吃驚,一些心懷二志的臣子,在不經意間,改變了自己的想法。

張華越是表現得胸有成竹,越是可以安撫人心。

張華準備前往孟津,然後渡過黃河,支援孫策,將孫策的領地作為雙方交戰的戰場,無論勝敗,對張華自己的領地影響最小。

錦衣衛朱驥進入張華的營帳:“主公,劉秀已經派人接觸馮異、馬武,是否要派人接管二人的兵權,以防不測?”

張華臉色陰晴不定,最終還是做出決定:“信任這種東西,不容易建立,但崩塌,只要一念之間。不必接管他們的兵馬,只要他們不離開陳倉,說明沒有反意。”

“是。”

朱驥又退回黑暗中。

錦衣衛很少正大光明出現,只有朱驥經常拋頭露面,而下方的百戶、千戶就是真正的錦衣夜行了。

馮異、馬武也是雲臺二十八將,他們還是雲臺二十八將之中的佼佼者。

還好他們沒有被劉秀召回,否則真正的雲臺二十八將雲集,一番群毆之下,張華也說不定雙拳難敵四手。

夏軍在孟津集結,而張煌言與呂據聯手,已經在黃河上架設好了浮橋,以待張華的夏軍主力到來,可以立即渡過黃河,支援河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