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袁譚父子也還算可以,但無法左右大局。

在耿弇身邊,還有幾員雲臺武將,氣息不弱,更不乏猛將。

耿弇下令在此地休整,等兵器、糧草運輸到來之後,再進攻朝歌城。

朝歌城,孫策、周瑜清點兵馬,整編城內鄉勇,全力抵禦耿弇。

“如果只是堅守,十分被動,不如分一支騎兵,隱藏在鹿腸山,在關鍵時刻,裡應外合。”

周瑜分析形勢,認為死守只是死路一條,提議分兵埋伏。

“子義,在眾人之中,我最為信任你。你領八千騎兵,埋伏鹿腸山,待收到命令,再出兵襲擊袁軍。”

孫策招來太史慈。

在孫策眾多武將之中,只有孫策、太史慈有能力統領騎兵,沖垮袁紹。

孫策留下來鎮守朝歌,那麼只剩下太史慈有資格勝任這一個任務。

太史慈腰間掛著一把佩劍,身後揹著兩把短戟,雄壯魁梧,鄭重答應下來:“請主公放心,八千騎兵,沒有收到命令,絕不擅自出擊。”

太史慈率領八千騎兵離開。

孫策、周瑜目送太史慈離開,加緊戰備。

陳倉鎮,鎮守此地的馮異,被一人求見。

“是你,鄧禹……”!

馮異在私底下見到此人,不由一驚。

鄧禹,雲臺二十八將之首!

雖然鄧禹的軍事能力在雲臺二十八將之中很一般,但此人與光武帝劉秀是同窗,知人善用,因此排名第一。

鄧禹盯著馮異:“果然,你還記得我。現在陛下崛起於河北,召集舊部,欲取天下。河北乃是龍興之地,陛下乃是氣運之子,十拿九穩。馮異你為何不重回陛下的麾下,我們合力討伐天下群雄,成就霸業?如果馮異你率領部眾,響應陛下,那就再好不過了。”

鄧禹開始遊說馮異,挖張華的牆角。

鄧禹可以看到馮異的臉上露出掙扎的表情。

馬武是在綠林軍時,投靠張華,還不認識光武帝劉秀、鄧禹等人。

但馮異認識。

馮異已經在張華勢力效力三年多,對這裡也有歸屬感,因此猶豫不定。

鄧禹胸有成竹,以光武帝的吸引力,馮異應該不會拒絕。

馮異臉色掙扎了許久,最終嘆了一口氣:“請回吧。我收到的命令是鎮守陳倉,不會與陛下為敵。”

“你……”

鄧禹聽出了馮異拒絕的意思,猶然不敢相信。

“我只是一名武將,軍令如山。”

馮異不想在兩個對他來說差不多的勢力之間倒戈,張華令他鎮守西邊,也是為了避免馮異、馬武與光武帝交鋒,馮異明白張華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