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招攬飛將(第3/3頁)
章節報錯
兩人組成一萬五千人的軍團,與五萬人的乞活軍團合兵,一共六萬五千人,用於對付李自成。
吳玠的駐隊矢擁有超過普通弓弩兵五成的射速,在狹窄的山地地形幾近無敵。
乞活軍團的王平可以獨當一面,但張華認為王平對上闖王李自成,還是差了那麼一點意思。
吳玠的能力和戰鬥經驗比王平更強,吳玠帶兵加入乞活軍團,成為北邊的主將。
按照張華的部署,馮異的雲臺軍團守陳倉、岐山、扶風等地。
謝玄的北府軍團守河東。
范仲淹的洛州軍團、李績的十六衛軍團,攻略關東。
吳玠接管的乞活軍團,攻略黃土高原。
張華親自坐鎮長安城,視情況而動。
寒冬,各個軍團用兵都相當謹慎,儘量速戰速決。
黃河以北的雲中城,這是拓跋鮮卑部落建立的城池。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認為雲中是風水寶地,於是在雲中附近修築雲中城,成為拓跋鮮卑部落的主城。
拓跋燾帶領楊大眼從李自成的米脂寨回來之後,厲兵秣馬,用於攻打李自成。
雲中城除了養殖戰馬,拓跋鮮卑部落還收留了大量漢人農民,安屯設村,種田墾殖,解決軍需,供應糧食。
負責安撫漢人農民的鮮卑大臣同樣是一個大人物,他的名聲,說不定還要超過道武帝拓跋珪、太武帝拓跋燾,因為此人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拓跋燾都是拓跋宏的高祖父了。
拓跋宏改革,遷都洛陽,加速鮮卑漢化,十分推崇漢文化,擅長安撫人心,因此拓跋鮮卑部落讓拓跋宏管理漢人,拓跋燾管理鮮卑人。
拓跋宏的政治能力不容小覷,從小在政治女強人漢族馮太后的薰陶下,才有魄力頂著鮮卑貴族的壓力進行改革。
如果沒有拓跋宏組織漢人農民在雲中一帶種田,拓跋鮮卑部落說不定早已經因為缺糧而敗亡。
每個寒冬,大草原上都有部落消失。
沒有糧食,只能出兵攻打其他部落,又攻打不下,那麼就只能依附其他部落或者被活活餓死。
遊牧文明之所以全民皆兵,生性好鬥,與其脆弱的生產結構有很大的關係,草原上奉行的是弱肉強食的森林法則。
拓跋宏見拓跋燾率領騎兵襲擊其他部落回來,虜獲上萬牛羊。
拓跋燾在進攻李自成之前,開始拿周圍的遊牧部落練兵,提升手底下騎兵的等級。
“不知何時才能再見到洛陽一眼。”
拓跋宏認為雲中偏北地寒,六月風雪,風沙常起,不宜居住,而南邊的洛陽、長安才是理想的王都。
“你錯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王城處於苦寒之地,未必差於中原的富庶之地。如此一來,才能保持我們鮮卑勇士的血性。否則長期待在繁榮的中原,紙迷金醉,我們族中的勇士必定會自甘墮落,不用兩三代,便會成為紈絝子弟,毫無戰鬥力可言。”
拓跋燾與自己的後代拓跋宏交談,不認為遷都長安、洛陽是一個好主意。
“雲中處於苦寒之地,難以控制中原。只能說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拓跋宏承認拓跋燾所言有理,遊牧部落一旦在中原待久了,享受了榮華富貴的滋味,也就不敢拼命了。
過慣了好日子,沒人捨得拼命死戰。
只有苦寒之地的部落,認為自己爛命一條,敢打敢拼。
這也是為何一些不知道從哪裡崛起的蠻族,卻往往可以推翻繁榮的帝國。
入主中原後,武力又迅速鬆弛。
“老祖宗要取米脂寨?”
拓跋宏問起拓跋燾的計劃。
從內心裡,拓跋宏十分敬重拓跋燾,二人的關係相當於唐玄宗見到李世民。
拓跋燾將烈酒一飲而盡:“只要冰雪消融,我將率領十萬鐵騎,南下消滅李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