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後金五大臣(第2/4頁)
章節報錯
皇太極出言打擊兵敗的多爾袞、阿濟格二人。
努爾哈赤勢力,各個武將都有自己的部曲。
多爾袞、阿濟格手底下的牛錄和白甲兵折損不少,兩人元氣大傷,兵力加在一起,也未必勝過皇太極了。
皇太極倒是成了努爾哈赤勢力最大的贏家。
不過折損的終究是努爾哈赤的兵馬。
“我在出發之前,已經提前告知父汗,要是他知道你們折損這麼多兵馬,其中還有精銳的白甲兵,必定會龍顏大怒,你們等著承受父汗的怒火吧。這是戰敗的代價。”
皇太極救下多爾袞、阿濟格二人,但不意味著二人可以平安無事。
多爾袞咬牙切齒,皇太極做的沒有什麼問題,多爾袞還是充滿恨意。
魯莽的阿濟格暴走:“皇太極,凡事不要做的太過分,不然我們三兄弟不會放過你!”
皇太極臉色陰沉:“我做的沒有什麼不對,而且不是我出兵,你們早就沒有了性命。大爭之世,如果我們幾兄弟不能齊心協力,根本打不下江山,只有尊我為皇太子,才能逐鹿中原。難道這個道理,你們還不懂嗎?”
皇太極一邊訓斥多爾袞和阿濟格,一邊收攏潰敗的殘兵。
他看向對面,以皇太極的能力,也未必可以取勝。
范仲淹收兵,也在整頓兵馬,與皇太極對峙。
范仲淹領六萬夏軍進據滎陽,皇太極、多爾袞、阿濟格三個貝勒的八旗軍加在一起也有六萬。
姜維和鄧艾伏兵成功,多爾袞和阿濟格的八旗軍被斬上萬。
皇太極三萬生力軍到來,范仲淹沒有絕對把握擊敗皇太極。
目前范仲淹的兵力略多於三個貝勒,但皇太極的騎兵數量眾多,在地形平坦的中原,不容易對付。
“退回滎陽鎮。”
范仲淹重創多爾袞和阿濟格的兵馬之後,取勝班師,退守滎陽。
天寒地坼,皇太極也不好攻城,何況守軍數量比皇太極的兵力更多。
夏軍還在虎牢關集結,范仲淹隨時可以得到補給。
“昔日楚漢之爭,漢王劉邦與西楚霸王項羽反覆爭奪滎陽,曠日持久。此時天寒,不宜攻城,退回大梁。待冰雪融化,再設法奪回。”
皇太極熟悉中原歷史,知道滎陽鎮不好爭奪,如果不是李密疏於防備,被姜維、鄧艾、薛仁貴等人奇襲,在滎陽鎮可以獲得八旗援助的前提下,夏軍至少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攻下滎陽。
努爾哈赤的營地,當努爾哈赤得知多爾袞與阿濟格兵敗滎陽,八旗軍陣亡超過一萬兩千人,果然大怒。
“削減多爾袞、阿濟格的牛錄數量,這些被削減的牛錄,我親自統領!”
努爾哈赤將多爾袞和阿濟格能夠呼叫的兵馬削減,作為懲罰。
“大汗,發生何事了?”
後金開國五大臣,額亦都、費英東、何和禮、安費揚古、扈爾漢,見努爾哈赤暴怒,於是出言詢問。
這五人是最早跟隨努爾哈赤的五名猛將,幫助努爾哈赤統一女真部落,在明朝試圖鎮壓女真的薩爾滸大戰,這五人立下戰功,努爾哈赤才能真正在遼東立足。
努爾哈赤自稱汗王,建立後金,任命這五人為五大臣,同聽國政。
他們與努爾哈赤是一輩人,資歷比起皇太極、多爾袞他們還要老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