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的是,活躍在中原一帶的大明勢力領主是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遇到努爾哈赤、皇太極、多爾袞等人,在中原無險可守,最終還是被努爾哈赤擊敗。

明軍武將率領殘餘的明軍,繼續向西行軍,破損的明軍旌旗耷拉著腦袋,明軍士氣低迷。

連續被清軍追殺,這支明軍無論體力還是士氣,都處於崩潰的邊緣。

“眾人再堅持一段時間,我派出的哨騎此時應該已經到了虎牢關。虎牢關守軍要是接納我們,說不定會派出兵馬,支援我等入關。”

明軍武將望梅止渴,不斷激勵士氣低迷的軍隊。

士氣一落千丈的明軍因為主將的激勵,稍微振奮精神。

一路上,除去戰死、投降、逃亡的明軍,剩下計程車兵都是死忠之士。

“將軍,多爾袞的八旗軍追上來了!”

“報,前方出現一萬敵兵攔路,應該是滎陽鎮的兵馬!”

明軍武將派出的哨騎,陸續帶回噩耗。

明軍武將拔出佩劍,神情決然:“前有惡狼,後有追兵。勇者生,怯者死,隨我殺敵!”

“我等願隨將軍殺敵!”

這個明軍武將還是深得人心,在遭到多爾袞和李密合圍時,明軍武將果斷選擇進攻李密的一萬兵馬。

如果可以突破李密的兵馬封鎖,那麼這支明軍就可以抵達虎牢關。

虎牢關經過范仲淹長期經營,關隘的高度已經達到了驚人的八米。

進入虎牢關,那麼哪怕是努爾哈赤親自前來追趕,也拿這群明軍沒轍了。

在明軍前方,李密、王伯當、單雄信等人率領的一萬瓦崗軍列陣,堵住明軍西進的通道。

噠噠噠……

八旗騎兵的馬蹄聲像是悶雷,從遠方傳來,大地顫動。

在明軍後方,多爾袞奉努爾哈赤的命令,率領一萬騎兵追殺這支明軍。

如果可以迫降這支明軍,自然最好,皇太極擁有拉攏人心的天賦,收服了不少漢人武將。

如果不能迫降明軍,那麼多爾袞不介意全部坑殺,以絕後患。

虎牢關,鎮守關隘主將——東漢耿恭,以及副將——北齊獨孤永業,召見幾個明軍哨探。

這幾個明軍哨探穿過危險重重的努爾哈赤的領地,一直來到虎牢關下,被虎牢關的守軍帶來見耿恭和獨孤永業。

“兩位將軍,這幾個人說是來自關東明軍朱由檢勢力的哨探,前來虎牢關求援!”

耿恭、獨孤永業透過看門士兵的彙報,已經大致知道這幾個明軍哨探的用意。

明軍哨探隊長眼神凌厲,對耿恭說道:“在下明軍夜不收張大川!我們將軍率領數千人,轉戰至滎陽一帶,正在被清軍多爾袞追殺,請求各位大人派出虎牢關的兵馬,前去接應。如能救下我們的兵馬,將來我們可與各位大人,合力消滅努爾哈赤!”

“夜不收?”

耿恭、獨孤永業沒有聽說過這個特殊機構。

虎牢關守軍之中,一個來自明朝的百戶說道:“夜不收乃是邊防守軍中的哨探,因其晝夜在外執行任務,夜間不回營地而得名。”

這個百戶對前來虎牢關求援的夜不收肅然起敬。

夜不收與錦衣衛都是明朝特殊的機構。

起初,夜不收是明成祖朱棣為了對付敗退至大草原的蒙古人而設立的軍事情報機構。

後來,夜不收開始對付努爾哈赤的後金,普遍存在於明朝各個軍隊之中,相當於斥候。

邊塞的夜不收及守墩軍士,不分寒暑,晝夜相望,時刻處於觀察敵人動向的最前線,風餐露宿,還要絞殺對方的斥候,比普通士卒更加辛苦,傷亡率也比普通士卒更高。

古代的斥候,可不是什麼炮灰,而是猛士,更是死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