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在陰山以北,是蒼莽的大草原,無數遊牧部落在草原逐水草而居。

草原上,無數部落相互攻伐,烽火連天。

當一個部落被敵對部落攻破之後,所有族人都會成為對方的奴隸。

可以說,遊牧文明之間的戰爭,比起農耕文明之間的戰爭更加殘忍。

一小隊蒙古騎兵跋山涉水,終於進入蒼莽的大草原,一直向北邊行軍,進入蒙古高原,返回蒙元帝國興起的地方。

“我赤老溫,終於回到草原了。”

蒙元帝國第四怯薛長赤老溫,出生在黃河以北,被孫策擊潰後,赤老溫率領殘兵一路向北,重返草原。

在草原上,赤老溫總算感受到自由自在。

只不過,草原上,各個遊牧勢力也在相互攻打,不時還有燕雲、朔州等地方的諸侯出征,討伐草原遊牧部落,掠奪人口和戰馬。

赤老溫穿過大大小小几十個遊牧部落的勢力,見到了鮮卑人、突厥人、匈奴人、柔然人、契丹人、奚族人、沙陀人……

這些遊牧部落的勢力,強大者有百萬人口,弱小的也有幾萬人。

赤老溫在途中險些被突厥人俘虜,但每次赤老溫都能憑藉過人的武勇,逃脫被俘虜的命運,繼續向蒙元帝國興起的地方趕路。

雖然北邊的草原更加遼闊了,也更加肥沃,但赤老溫還是憑藉印象,找到返回蒙古部落的道路。

赤老溫相信蒙古人在草原上,必定有一席之地。

他赤老溫僅僅是蒙元帝國的第四怯薛長,在他之上,還有三大怯薛長,以及一群為戰爭而生的蒙元武將。

噠、噠、噠……

在草原盡頭,萬馬奔騰,漫山遍野的戰馬肆意馳騁。

與中原地區狹窄的平地相比,北方的大草原足夠遼闊,戰馬哪怕疾馳十日十夜,也見不到草原的盡頭。

赤老溫的怯薛軍,只剩下了幾十人。

他牽著戰馬,站在一座土丘上,俯視下方成群結隊的戰馬,豪情萬丈。

曾幾何時,他在成吉思汗鐵木真的率領下,統一蒙古各部,當時的場景,比眼前更加壯觀。

在這群戰馬後方,是一支裝備精良的騎兵,長矛插在得勝鉤上,馬鞍掛著兩副角弓,揚起沙塵,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這是我們蒙古的騎兵,絕不會有錯!”

經過一年流浪的赤老溫終於在草原找到蒙古人建立的大勢力,胸膛熱血沸騰。

蒙元帝國強悍的不是某一個武將,而是整個蒙元帝國的群狼戰術。

赤老溫一行人尾隨這一支蒙古騎兵,在蒙古騎兵停下來紮營之後,赤老溫這才進入蒙古騎兵的營地。

“我乃第四怯薛長赤老溫,爾等可認得我?”

赤老溫進入蒙古人的營地,立即引起轟動。

蒙元帝國四大怯薛長,執掌蒙元帝國最精銳的軍團——怯薛軍!

怯薛軍有著嚴格的紀律,同時也享有非同一般的特權,一個普通的怯薛軍人的地位甚至高於千戶官,這支怯薛軍是成吉思汗鐵木真最可怕的力量。

赤老溫憑藉第四怯薛長的身份,在蒙古人的勢力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