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鎮郊外的一座村莊,一個衣衫破爛計程車子接過村正發放的救濟糧,悠然嘆道:“沒想到我也有嗟來之食的一天。”

“要是再不謀求一份差事,別說遊山玩水,當個風流名士了。怕不是要餓死。”

這個士人第一次體會到民生疾苦。

出身江左高門的他,以前完全體會不到窮人的痛苦。

直到穿越到這個世界,沒有了家族的底蘊支援,又遇到連月戰亂,荒災不斷,他才體驗到什麼是真正的窮困。

這幾個月,他就沒有吃過一頓飽飯,還要依靠夏縣的官府施捨糧食,才能勉強吃上一頓飽飯。

“叔父,要不我去紡織作坊謀一份差事,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

一個柔弱的少女接過村正發放的糧食,也認為不能一直這樣下去。

她因為飽受災荒之苦,已經有些消瘦。

本來她的父親加入吳元濟的唐軍,但在和陳勝的農民起義軍的戰鬥中,父親戰死,只剩下看上去沒用的叔父。

“兄長戰死,我豈能讓侄女你辛苦忙活?我並非不願出仕,只是陳勝、吳元濟並非明主。此次為了生計,也不得不出仕了。”

士人再次感慨。

只要謀求一官半職,獲得俸祿,就能養活兄長遺留下來的侄女。

夏縣只會為從汝水到來的流民提供過冬的糧食,而且只能保證勉強不餓死,談不上頓頓溫飽。

想要獲得糧食生存下去,還是要勞作,或者等到明年耕種。

這個士人正想著該以何種方式出仕,突然有一隊兵馬來到這座村莊。

張華在三百禁衛軍的護衛下,親自前來請范仲淹推薦的能臣出山,效仿劉備三顧茅廬之故事。

如果張華知道對方已經快要活不下去,說不定都不用親自出馬,只要一封詔書,就可以將對方招來。

“主公親臨,卑職誠惶誠恐!”

村正帶著村子裡的幾個小吏來迎駕。

張華現在可是十縣之主,執掌大權的一方土皇帝,竟然會來到他們這個小村莊。

河洛地區,都流傳著張華是神仙轉世的傳聞,更是讓一眾村民對張華視若神明。

“你召集村裡所有村民。”

“是!”

村正雖然不明白張華的用意,但還是按照命令,召集全村百餘戶人家。

這些村民知道張華親臨,很快萬人空巷,前來圍觀活神仙,還有村民燒香參拜。

老百姓的信仰很樸素,什麼有用就信什麼,皇天后土、城隍、關二爺、土地爺、龍王爺全部不放過。

張華讓河洛進入持續的平靜時期,這些村民可以吃飽飯,已經將張華當做神仙祭拜。

民間還流傳著張華使用道家搬山術遷城、撒豆成兵破敵、入夢斬鬼差等傳說。

“……”

張華見眾人熱情難卻,也沒有阻止這群村民。

他的視線在一群村民之中掃過,視線落在一個衣衫破爛計程車人身上,對許褚說道:“請此人來到馬車內詳談。”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