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八千曳落河(第1/4頁)
章節報錯
寒風呼嘯,在冰封的黃河兩岸,盡是光禿禿的樹幹,數以千計的金兵倒在雪地中,橫屍遍野。
李績、楊業的騎兵扒下這些金兵的盔甲和兵器,清掃戰場。
金兀朮帶兵兩萬,在蒲州橋一帶渡過黃河,結果遭到李績、楊業埋伏,又遇到暴風雪,幾乎全軍覆沒,金兀朮只帶著幾百個親信逃脫,其餘金兵一鬨而散。
“金兀朮沒有帶來鐵浮屠,也沒有柺子馬。看來金兀朮不打算全力幫助安祿山和史思明。”
“不足為奇。金兀朮與安祿山、史思明本來就不是一路人,只是因為金兀朮與我們有仇,才會派出一支偏師來牽制我們。”
“該去堯山鎮與主公匯合了。”
李績、楊業藉助天時,輕易擊敗金兀朮,然後前去堯山鎮。
堯山鎮,此地也遭到暴風雪襲擊。
好在張華的兵馬在鎮子內紮營,只凍傷了百餘兵馬。
寒冬、瘟疫、地震或者天降隕石,都會造成減員。
暴風雪導致堯山鎮與張華其他地方的領地失去聯絡,直到風雪結束,各地的情報才陸續傳來。
“報!唐軍連夜襲擊安祿山的三原鎮,攻破三原鎮南側六座塢堡後,與安祿山在三原決戰,突然遭遇風雪襲擊,安祿山趁機動用曳落河,強襲唐軍中營,導致唐軍小規模潰敗,唐軍此戰折損兩萬人,安祿山親自斬殺唐軍兩員武將!”
“唐軍主將李道宗受傷,退守陽陵鎮!”
正在與安思明對峙的張華收到唐軍失利的訊息,與陳宮、閻象等謀士陷入沉默。
唐軍的精銳程度,張華有所領教。
雖說那個時候,張華的實力還遠不如現在,但唐軍確實兇猛。
七萬唐軍對陣二十萬燕軍,張華這邊預判唐軍會佔據優勢。
暴風雪突然襲擊關中平原,導致唐軍失利。
燕軍主將安祿山親自出馬,統領五千曳落河,突襲唐軍主將李道宗位於的中軍,將李道宗打傷,加劇唐軍潰敗。
“曳落河,這是安祿山最精銳的親兵,以一當百。”
張華與唐玄宗結盟攻打安祿山,雙方共享部分情報,知道安祿山手下有一支最精銳的騎兵——八千曳落河。
曳落河是安祿山從奚人、契丹、同羅等胡人之中一手選拔的精銳騎兵。
曳落河意思是奚語之中的“壯士”。
根據張華的判斷,安祿山的八千曳落河至少是六階兵種,甚至更高。
曳落河的兵源要求,必須是胡人,而且必須是勇力過人的胡人。
這些胡人的文明相當落後,但也正是因為落後,容易被安祿山忽悠,又生性好鬥,無疑是優良的兵源。
張華也很忌憚安祿山的八千曳落河。
“安祿山使用多少曳落河騎兵攻擊李道宗?”
張華意識到必須知道這個情報。
安祿山有可能會將部分曳落河騎兵劃撥給史思明。
史思明也是騎兵武將,最擅長使用的是騎兵,因此史思明擅長野戰。
按理來說,曳落河騎兵在史思明這裡,也能發揮最大的威力。
“唐軍給的情報是四千到六千人。”
“那就說是史思明這裡可能有兩千到四千曳落河了?折中一下,那就是三千曳落河。”
張華粗略估算史思明的精銳。
史思明的十萬燕軍,核心兵種是三千曳落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