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地?”

“河洛。該地已經有數月時間沒有戰亂,超過10萬汝水流民進入河洛避開戰亂。在下願意投靠大王,帶領先鋒兵馬,攻入河洛,為大王開路!”

吳元濟三人見有希望活命,於是自告奮勇,投靠陳勝,作為陳勝進軍河洛的急先鋒。

“你們三人擔任都尉,帶兵前往河洛,本王在後方策應。”

陳勝、吳廣稍作思忖,同意下來。

只要吳元濟三人可以掠奪糧食,那麼饒他們一命又如何?

王鳳此時就在陳勝、吳廣身邊,得知他們打算到河洛搶奪糧食,不動聲色:“大王,我們只獲得三萬石糧草之事,不可讓眾將士得知,否則必定會引發軍心動搖。這個時候,應當讓眾將士飽餐一頓,補充體力,穩定軍心,然後再進軍河洛。”

陳勝投來讚許的眼神:“張風,你懂兵法,又有計謀,本王決定賜你將軍印,一同攻打河洛。”

王鳳平靜答道:“多謝大王。”

王鳳本就是農民軍首領之一,在陳勝的起義軍之中,可以說是如魚得水,得到陳勝的賞識。

可惜的是,陳勝、吳廣有成為農民起義軍首領的天賦,卻沒有梟雄資質。

起義軍攻破汝州糧倉,終於可以飽餐一頓,士氣高漲。

人命如草芥,在亂世可以吃上一頓飽飯,已經很是不錯。

十幾萬起義軍,吸收了吳元濟的一萬唐軍,並且以吳元濟的唐軍為先鋒,開始進軍河洛。

河洛對於正在外面混戰的各片區域而言,已經是世外桃源,有著數之不盡的糧食。

河洛經過范仲淹屯田,第二年的糧食產量確實驚人,糧倉堆積的糧草超過百萬石,各地流民前來投奔,河洛地區人口從75萬增加至80萬。

也就是說,哪怕張華不設法攻略關中,在河洛種田,人口也可以持續增加。

蔣欽奉命駐守伊水縣,接納來自汝水的流民。

伊水縣人口增加至10萬人,守軍從3000增加至5000人。

蔣欽鎮守伊水縣以來,數月無事,一直在操練兵馬。

縣令杜牧則負責治理民政,接納流民,進行屯田。

然而,從汝水傳來的訊息越來越不利。

陳勝的起義軍徹底擊敗三大節度使之後,注意到糧草充足的河洛地區。

攻下伊水縣,然後經過狹窄的伊闕關,就可以抵達夏縣所在的伊洛平原。

“據說陳勝和吳廣的起義軍,人數已經到了六十萬。如果他們攜家帶口來攻,我們伊水縣這5000兵馬,難以守住。”

縣令杜牧對此感到悲觀。

陳勝和吳廣採取的是人海戰術,而且他們的天賦還可以將鄉勇轉職為農民起義軍,壯大隊伍。

伊水縣的5000兵馬,不算是精銳,基本上全部是低階兵種,維持治安和討伐小股山賊還行,對付十幾萬起義軍就難了。

陳勝和吳廣掃滅汝水上游大大小小的勢力,繳獲了不少精良的兵器和盔甲,已經不是初期的農民起義軍。

“向夏縣求援,夏縣應該可以調來一萬兵馬,足以守住此地了。”

蔣欽輕視陳勝的起義軍,認為15000兵力,可以擋住陳勝和吳廣的起義軍。

杜牧進行推論:“陳勝和吳廣二人糧草不濟,我們堅壁清野,陳勝、吳廣必敗。”

一個驛站的小吏緊急來報:“兩位大人,主公決定從關中回師,鎮壓陳勝、吳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