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曆二年冬,八百里秦川的格局因為安祿山攻破長安城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東征的唐軍及時回援長安城,迫使安祿山退兵。

安祿山佔領了大唐勢力北部不少村鎮,各地胡人紛紛依附安祿山,以免被大唐征服,安祿山因此成為秦川地區的霸主之一。

李道宗、薛仁貴等唐軍武將逼退安祿山的大軍,但繁華一時的長安城遭到胡人洗掠,大部分房屋被摧毀,人口銳減,降級為三級鎮子。

長安城的衰落導致唐玄宗建立的大唐勢力擴張的勢頭被遏制。

唐玄宗為了向安祿山報仇,雙方在秦川地區大打出手,在過去兩個月內,雙方大小戰鬥三十餘場,唐軍想要收復被安祿山佔領的領地,搶奪其人口。

安祿山也不是什麼簡單的角色,憑藉自己在胡人部落之中的影響力,聚集一群胡人首領,與大唐為敵,雙方反覆拉鋸。

這樣一來,位於秦川東部的張華反而過上了一段平靜的日子。

張華在這段時間,鞏固對華陰、臨晉兩縣的統治,積極在渭南屯田,又在渭北設立牧場,補充兵力,將自己在關中的兵力維持在七萬人的規模。

“安祿山還真是唐玄宗的剋星,雙方打到現在,必定會影響到莊稼收成。”

張華一直在渭南種田,又設立潼關,已經兩個月內沒有戰事。

相比之下,唐玄宗、安祿山不死不休,兩個勢力都無法安心種田。

期間,鎮守河洛的范仲淹將夏鎮升級為三級鎮子,距離城池只差一步之遙。

為黃忠招募的第一批烈火弓騎,也已經被分配至黃忠麾下。

唐玄宗和安祿山都在消耗兵力,相互攻伐,張華補充損失之後,操練兵馬,等待時機。

圍攻劉崇、楊業的唐軍因為唐玄宗與安祿山爭鬥,被迫解圍,用於對付安祿山。

劉崇選擇依附強勢的安祿山,楊業勸阻劉崇,甚至提議襲擊安祿山的領地,獲得其人口,但劉崇不聽從。

安祿山勢力除了安祿山本人的領地之外,更像是一個為了抗衡大唐而組建的鬆散聯盟,以胡人為主。

劉崇依附安祿山的原因也很簡單——可以保持自己的領地和權力。

現在八百里秦川的局勢變成了唐玄宗和安祿山兩大陣營火併,在周圍還有張華、秦孝公等割據勢力。

期間,江東小霸王孫策約張華在孟津會盟,但攻略關中的張華推辭。

孫策在擊敗蒙古帝國的第四怯薛長赤老溫之後,又陸續攻滅兩三個勢力,成為黃河以北的大領主之一。

按照孫策的說法,孫策取河北之地,張華取關中之地,強強聯合,圖謀天下。

但張華對孫策是否可以統一河北感到懷疑,而且認為同盟並不可靠。

張華還在積極攻略關中,往安祿山、唐玄宗勢力派遣大量細作,時刻探查二人的實力變化。

兩個月的大小戰鬥,唐玄宗折損數萬唐軍,而安祿山那邊,死傷的胡人士兵,至少有十萬人。

受到交戰雙方波及的平民,有百萬之巨,還有不少平民流入張華的領地。

黃忠之子黃敘經過李時珍妙手回春,身體已經基本痊癒,只是體質比常人要差了一籌。

黃忠帶著黃敘,前去拜謝李時珍、李文心父女,並且用張華賞賜給自己的金銀,給李時珍、李文心父女在華陰建立了一座醫館。

黃忠又單獨前來拜謝張華,張華設宴招待黃忠。

“噸噸噸……”

黃忠抱著一罈酒,一口飲盡。

雖然黃忠差點敗於後輩薛仁貴之手,但黃忠並不在意。

黃敘好轉,黃忠已經死而無憾,名聲又有何重要?

“黃老將軍好酒量。”

“老夫一生,本來也就是一箇中郎將,別無所求,唯一可惜的是,犬子體弱多病,難以傳承老夫的武藝。至於將來犬子成家,孫兒出生,哪怕我也活不到孫兒長大了。”

黃忠酩酊大醉,唏噓不已,向張華訴說自己的憾事。

黃忠空有一身武藝,卻沒有繼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