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辭別(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劉小夏剛起步的時候,王霞等人的業績,極大的幫助了他。所以,出於感謝,劉小夏還是見了王霞等人一面。
和王霞等人的接觸,也兩年多了。說實話,他們對於產品,大都是似懂非懂的,對於風險、政策,也不敏感。
“上面天天有政策,這次有這麼嚴厲嗎?”王霞的表情,有點不太在乎。
劉小夏話說七分,“我是這麼認為的。至於準不準,我也不敢保證。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理財師,能力有限。我只是膽子比較小。”
“我覺著這些公司都挺好的,盛唐、新遠、恆盛天澤,包括川信、時代信託,都挺好的。遠大信託有好產品,我們也可以買。”
“遠大的產品沒問題,就是佣金低。它沒有辦法避稅,全額扣除後,我估計,稅後佣金,也就在千三、千四左右。”
“這太少了。做一百萬,才給我們三四千塊錢嗎?”王霞太在乎錢了,去盛唐財富的打車費都要找劉小夏報銷的主。
“沒辦法,央企得守規矩。沒關係,到時候咱再說。有機會就合作,沒有機會就等待機會。”
道不同不相為謀。王霞等人做遠大產品的機率很低。佣金低只是一方面的因素,還有一點,收益低。
他們也有競爭者,產品都是以私募基金為主。相比信託,收益能高一個多點。如果他們強推收益低的信託,報名的人會很少。大家都很現實,做理財,不就是為了多掙錢嗎?
劉小夏又來了恆石鋼鐵,給大老闆和呂如松講了自己對資管新規的看法。
大老闆很爽快,對劉小夏的選擇也很支援。
等回到呂如松辦公室,劉小夏問道:“呂總,蔣靜雅怎麼辦?讓她來遠大信託嗎?”
呂如松笑著說道:“當然,來了遠大,也更好找物件了吧。”
劉小夏心裡有些膩歪。王雨晨是不願意讓蔣靜雅跟著過來的。但蔣靜雅也不傻,來遠大雖然佣金少了,但做客戶更容易了。這兩天,她已經給劉小夏打了三四個電話,表示想跟著他繼續幹。
劉小夏在忙,張雅雅也沒閒著。她和何敏,一起去了趟平州,和江濤聊了聊。
江濤團隊,是比較強的。每年可以做七八個億的業務量。但產品結構不好,現金管理佔比七成,剩下的,全部是盛唐一號和盛諾基金。但即使這樣,也比東海二分要強。
張雅雅自然高度重視。
江濤團隊,現有成員八人。絕大多數,都是從銀行跳槽來的,只有一人,是從證券公司過來的。受制於平州經濟落後,收入低,大家的業績,能維持在月均兩三百萬,已經相當優秀了。
而這,遠遠達不到遠大信託的入職標準。
江濤也確實沒辦法走,員工們都是來投奔他的,他怎麼可能一走了之?再說了,他比較樂觀,認為資管新規的影響有限。並不認可劉小夏的看法。
“濤哥,依你的實力,做團隊實在是委屈你了。我和董事長商量了一下,將平州分公司提升為一級分公司,我再把吳金高團隊也劃給你。石磊也給你。”
張雅雅的策略也簡單,藉助江濤的影響力,收攏吳金高和石磊。再把臨州的三名員工,給東海二分。她騰出精力來,跟進劉小夏的企業客戶。
江濤擺擺手,“不用,我事情也比較多,我這個人也懶。現在這樣就挺好的。”
對於江濤而言,盛唐財富只是一部分。他還兼任著三家新三板公司的董秘,做著平州當地城投或企業的發債承攬業務,也很忙。在盛唐,他主要是協調資源,具體業務,都是孫軍他們負責跑腿。
張雅雅以為江濤是謙讓,笑著說道:“必須給你,也只有你才能服眾。”
“真不用。”江濤態度堅決。
張雅雅這才沒有多言語。
實際上,平州業務部是劉小夏一手培訓出來的,他離職的訊息,對大家的影響也很大。只是,大部分人,並不清楚劉小夏離職的真正原因。江濤選擇不說,他認為也沒有必要說。
週三,劉小夏給張雅雅打了個電話。
這兩天,兩人之間也沒有聯絡,聯絡也沒有意義。張雅雅等電話響了五六聲,才接聽,“小夏,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