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逼業績,有點煩(第1/2頁)
章節報錯
下午,周林來齊州了。張雅雅和曹蕾蕾去接的,劉小夏沒去,王雨晨認為沒必要。
隨著身價的快速提升,劉小夏和王雨晨都有些變化。劉小夏變化小,王雨晨變化大。她的事業心,一下子消失了好多。
剛開始,劉小夏以為,周林來齊州,只是普通的工作視察。但看到他的隨行人員後,劉小夏感覺,應該是要業績來了。
周林的主要隨行人員,兩位:一、嶽芳。二、李少勇。
嶽芳,盛唐財富開元母基金負責人。母基金,最近特別火。簡單來講,就是基金中的基金fof,分散投資,降低風險。投向泛文化、大消費、大健康、智慧製造等領域。
一句話總結:團隊牛,專案好,未來可期。團隊的投資案例一,某達院線,6年10倍回報率。案例二:某某生物,6年14倍回報。
李少勇,盛唐財富家族辦公室負責人。家辦,即家族信託。資產隔離作用更強。對於盛唐財富而言,可以將客戶的資金鎖定在自己的平臺,長期投資。
這兩項業務,都是盛唐財富的新業務。周林野心勃勃,要將這兩項業務打造成全國第一。
所以,總部高度重視。
齊州業務部,有規模,有利潤,兵強馬壯,機構客戶多。但是呢,不太好排程。對於總部的新產品,尤其是創新型產品,幾乎不予理睬,悶著頭賣盛唐一號和盛諾基金。
劉小夏帶頭這麼幹,員工自然有樣學樣,對待創新產品也不積極。
周林到了之後,先在大會議室給大家開了個會,鼓舞了一番士氣,重點強調了家辦業務和開元母基金的優勢和重要性。
然後,一行人便來到了小會議室。
“劉總,我來齊州,是來化緣來了。我讓小嶽和少勇自己來,他們都不敢來,我只能陪著來了。”周林喝了口水,笑呵呵的說道。
劉小夏笑著說道:“董事長,您這話說的,我都不敢接。我哪裡做的不到位,您直接批評,我改。”
“齊州業務部,規模全國第一。開元母基金一期,兩億規模,齊州業務部的業績量是零。什麼問題?是分總不夠重視?是大區總不夠重視?還是賣不動?”
周林講話,還是比較有氣勢的。劉小夏這段時間的精力也沒在盛唐,稍稍有點心虛。
對於母基金,劉小夏當然不想賣。第一,期限太長。投資期三年,退出期四年。延長期一年。也就是說,總投資期限,八年。
第二,不確定性太強。嚐到了不良資產的甜頭,劉小夏更願意做債權。看得見摸得著。股權投資,又都是新興產業,其實就是賭。投一百家企業,一家能成,就不虧。兩家能成,就賺錢。
但是呢,總部這麼重視,又是開元團隊的第一支產品,劉小夏覺著,虧錢的機率應該也不太大。純憑直覺。
劉小夏撓了撓頭,笑著說道:“賣,二期,我想想辦法,賣一些。主要是期限長,客戶接受起來有難度。”
嶽芳笑著解釋,“劉總,我們用了三個多月的時間,走訪了三十多家子基金。並且和硬銀達成了合作協議。一期的八個擬投標的,預計6至9個月內完成投資。整體退出時間,五年差不多。”
“開元母基金,傾注了小嶽的全部心血,總部也高度重視。劉總,你機構客戶多,體量大,你自己說個數吧!”周林也不廢話,直接要業績。
劉小夏是真不願意賣,他想了想,說道:“二期,我包一半,一個億,可以嗎?”
周林擺擺手,“不行,太少了。這一次,開元計劃募資10個億,最低也得7個億。你再說個數,一個億,不符合齊州分公司的公司地位。”
王雨晨說道:“董事長,我們承包兩個億吧!我們都是企業客戶,現在生意難做,企業能長期投資的錢也不多。企業不比個人,個人的錢,基本都不用。企業說用錢就是急的。”
嶽芳瞥了眼周林,沒有言語。兩個億,是她的心理預期。
周林笑著說道:“齊州業務部,是咱們盛唐財富的門面,不行,再加一個億,三個億。劉總,對你來說,小菜一碟。”
劉小夏心裡嘆了口氣,知道自己是躲不過去了。他盤算了一下,也沒顧及張雅雅等人在場,對王雨晨說道:“讓東旺投五千,恆石投五千,平泉兩千,聊陽三千,東山高速五千。平成和東山製藥能投嗎?”
王雨晨想了想,“沒必要讓東山高速投,平成五千,東山製藥五千,讓欣河投三千,秋山投兩千。”
“欣河和秋山投資太麻煩,還得開董事會修改投資章程,沒必要。讓博威、淄勝兩家投吧,一家兩千五,壓力也不大。”劉小夏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