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客戶多的優勢(第1/2頁)
章節報錯
李樹峰的哥哥,叫李樹立。幾句話一交流,比他弟弟可靠譜多了,說話做事透著穩重、謹慎。
這種場合,吃飯自然不是重點。劉小夏滔滔不絕,三講加案例,講的激情澎湃。
“哥,照州港集團、東山銀行、東海集團都是劉總的客戶。劉總在金融行業,是大咖。”李樹峰一個勁的幫劉小夏說好話,看得出來,他有些怕李樹立。
李樹立沉吟著說道:“劉總,老闆正好在家。明天上午,我可以帶你見見老闆。老闆和照州港的領導們都很熟悉。”
劉小夏會意,笑著說道:“那真是太好了,有熟人好辦事。”
劉新洲更激動了,招呼服務員上菜,“李總,夏總,今天晚上,咱們必須得好好喝一個。”
劉小夏連連擺手,“明天正事要緊,我酒量差,今晚只喝一瓶啤酒。省的影響明天發揮。”
李樹峰笑著說道:“劉總,改天咱倆好好喝一杯,金融行業,得練練酒量。”
劉小夏有些煩李樹峰,總感覺他不是好人,“再說吧。媳婦管得嚴,我這酒量,練出來的機會不大。”
這頓飯,一直吃到九點半。李樹立是海量,面不改色。劉新洲都有些站不穩了。穆曉慧開車,自然沒有喝酒。
劉小夏印象中的水泥廠,是粗大的煙筒,滾滾的煙塵,髒亂差,和恆石鋼鐵差不多的模樣。
但來到臨州水泥,劉小夏差點以為是來到了公園。辦公區離水泥廠有些遠,裡面小橋流水,綠植森森。環境非常漂亮。
“老闆比較喜歡花草,後面,有一座花圃,專門養花的。得再過一段時間,奼紫嫣紅的,好看極了。”劉新洲介紹道。
劉小夏點點頭,“很好的愛好,可以修心養性。”
臨州水泥的老闆,姓張,才四十多歲,非常年輕。說話和聲細語的,絲毫感受不到銳氣。
劉小夏挺佩服的,簡單介紹了公司後,他重點講了東山銀行和照州港集團的案例。
“照州港在你們公司買著多少?”張總問道。
“四個億,去年12月份買了2個億,昨天剛打款2個億。”
劉小夏說完,張總沒言語,李樹立也保持沉默。
辦公室裡一下子安靜了下來。劉小夏有些不適應,他也不知道該說什麼,選擇了沉默。
穆曉慧和劉新洲對視一眼,更不敢出聲。
劉小夏感覺時間有些漫長,感覺得沉默了兩三分鐘,張總才說道:“李總,咱們能買多少?”
“可以買五千萬試試。”李樹立恭敬的說道。
“劉總,你們公司有股權產品嗎?”張總又問道。
劉小夏不太適應張總的談話風格。他也發現了原因,張總骨子裡,是非常驕傲的。他心裡一動,說道:“有,但我不建議您買。我來盛唐財富,不到一年。目前敢賣的產品,只有盛唐一號和盛諾基金。東山銀行的領導告誡我,這兩三年內,不要碰股權產品。”
“他認為,現在的股權融資市場,太過於火熱。企業存在估值過高,過度包裝的問題。尤其是一些新興的網際網路專案,依靠資本的投入,獲取流量,但盈利模式,卻並不清晰。他認為,這裡面存在非常大的潛在風險。股權專案的投資週期又長,一旦有風吹草動,會比較麻煩。固收產品的收益雖然低,但價效比卻很高...”,劉小夏把握機會,講述了一遍他的邏輯。
“東山銀行買了多少?”
“3.5億。”
張總又沉默了一會,“還有哪些企業是你的客戶?”
劉小夏心裡一喜,他感覺,臨州水泥,拿下來了,“東海的企業要多一些,有東海集團、華錦集團、東青集團...齊州的企業,有恆石鋼鐵、秋山機械和平泉實業...淄州有博威石化、博騰化工...”
“張總,每家企業買理財的目的是不一樣的。像秋山機械,傳統的製造業,去年的利潤才五千多萬。他們買理財,是為了增加企業的淨利潤。像恆石鋼鐵和東青集團這些企業,是錢沒地方花,銀行理財的收益又低,才買我們的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