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毫無底線(第1/2頁)
章節報錯
煙花三月,草長鶯飛,萬物復甦。
第一天,便好訊息不斷。鄭國棟打款五百萬,迎來了開門紅。下午,林海毅和孟菲先後打來電話,約自己去東海。
第二天,劉小夏便去了東海。他忙著談客戶,高曉茹忙著置辦傢俱。
劉小夏愈發的感觸,和有閱歷的成功人士打交道,是真的省心、省力、漲見識。
林海毅聯絡的,是一家做閥門的企業,隆海股份。老闆是東北人,有錢以後,對政治有些熱衷。和林海毅認識,交情不深。
劉小夏談機構客戶的經驗,愈發的嫻熟。和企業談,沒必要談三階財富模型,重點是講產品、講案例。東山銀行、東海集團有點像金手指,信用背書的作用很強。
賓主盡歡,當即約定了三千萬的盛唐一號額度。
隆海股份的情況,和秋山機械有些相似。都是傳統制造業,利潤微薄,賬上的資金只有一個多億。
企業能買三千萬,已經很給面子了。
回去的路上,林海毅有感而發,“我不懂經濟,但這兩年,很多企業的日子都不好過。現在就金融行業掙錢,其他的都不行。”
“確實,秋山機械,還是行業龍頭,去年才掙了五千萬。依我看,隆海的利潤更薄。”劉小夏說道:“背靠大樹好乘涼,掙錢的企業,大都是和基建搭邊的。”
“前些年,基建的力度太強了。能搭上邊的,都發了財。現在棚改又要提速,拆房子,建房子,依我看,還是老一套。周邊的這些村子,全部要拆。合村並居,給土地騰地方。都是為了用地指標。”
“都是為了政績。”劉小夏說道。
“有些人,膽子太大,又缺乏制約,有些事,自然難以避免。能幹乾淨淨的退休,也是一種幸福。”
和林海毅聊天,能明顯感受到他對目前生活狀態的滿足。不能說無慾無求,但不執迷。心態非常的好。
對比孟菲,可以感受到她強烈的賺錢慾望。僅次於黃燕。在劉小夏面前,她也毫不掩飾。
孟菲聯絡的第一家企業,也是一家上市公司,銳海股份。孟菲認識這家企業的董事長,至於私交,看不出來。反正是董事長出面接待的。
董事長姓於,並不清楚孟菲的來意。所以,互相認識後,他叫來了財務總監。
從這方面,也可以看出孟菲和林海毅的差距。隆海股份,林海毅把一切都安排的明明白白,去就是談事的。
不像孟菲,東拉西扯,繞了一會圈子,才步入正題,“劉總是金融大咖,東山銀行、東海集團、東青、東旺、海德,都是他的客戶。可厲害了!”
於總很給面子,笑著問道:“盛唐財富,是做理財的嗎?”
“是,我們的股東是晟豐集團和盛唐發電...”劉小夏心態放鬆,全面、如實的介紹了盛唐財富的情況和產品。重點,自然是案例。
於總頻頻點頭,等劉小夏講完,他笑著說道:“如果有閒錢,做點理財,倒也不錯。我們現在的情況是,沒有閒錢。”
孟菲笑著說道:“我今天的任務,是把小夏介紹給咱們企業。我認識的最有錢的企業,就是咱們銳海集團。”
“有錢,也缺錢。傳統業務,看著量大,但不掙錢。我們未來的發展重點,是新能源汽車的配套服務。我們去年成立了多家子公司,要做充電樁業務。投入非常大。賬上看著有八九個億,但也不經花。”
“另外,我們欠著銀行十個億,還給別人做著七八個億的擔保。這賬上的八九個億,有三個億,還是去年從股市裡融來的。我們的財務,每天想的最多的,是從哪家銀行再借點錢。”於總笑著說道。
“我們在多家銀行都有貸款,銀行本身的營銷任務也重,賬上的閒置資金,都得分配好,幫各家銀行完成一些指標。”財務總監也說道。
劉小夏看於總說的實在,也為了拉近關係,主動說道:“我和東山銀行挺熟的,如果需要溝通的話,我或許能幫上忙。”
“好,你們留個聯絡方式,多交流。”於總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