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交際花?不是!!!(第2/2頁)
章節報錯
“四億五千萬。”
孟菲沉默了幾秒,問道:“你們的理財產品,利息是多少?”
“一年期利息,7.2%。”因為孟菲不懂,劉小夏只說了信託的收益率。
“一個億的話,一年就是720萬?”
“對。”
“唉!”孟菲嘆了口氣,羨慕的說道:“怪不得都喜歡買金融理財,有一千萬本金的話,一年光利息就是72萬。連銀行都能買,應該很安全吧?”
“信託公司也是金融機構,在國內,有四大金融支柱,銀行、信託、證券、保險...”,劉小夏又簡單的介紹了國內的金融格局,讓孟菲更直觀的認識到了信託的金融地位。
孟菲想了想,問道:“你們賣的理財,和銀行賣的理財,有什麼區別?”
“銀行的理財產品,其實分兩類。一類是銀行自營理財,一類是銀行代銷的理財。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大部分都是資金池產品,普通客戶也不清楚銀行用這些錢做了什麼事,只要到期本息兌付就行。但因為銀行有國家兜底,大家都認為是沒有風險的,再加上銀監會的監管,當然,因為安全,收益自然也低。”
“第二類,是銀行代銷的理財。比方說保險,公募基金,信託。都屬於代銷。這些產品,我們公司也都有。可以說,產品都是一模一樣的。只是信託的門檻比較高,私人銀行部的客戶才有資格購買。所以,大部分客戶是不知情的。就本質而言,我們和銀行的私行部門,很相似。但比他們要靈活。”
“P2P呢?我看到處是P2P,他們又是做什麼的?”孟菲問道。
劉小夏想了想,表述的儘可能簡單一些,省的孟菲聽不明白,“孟總,當我們需要貸款時,最先想到的,是從銀行貸款,為什麼?因為貸款利息低。有10%的貸款利息,和15%的貸款利息,咱們肯定是選擇10%的。”
“但是呢,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從銀行貸到款。舉個例子,您有房子,可以辦理抵押貸款。我沒房子,只能辦理信用卡。貸款利率是完全不一樣的。信用卡的利率高達18%。個人如此,企業也是如此。”
“銀行喜歡央企、國企、上市公司。對於大部分民營企業,想從銀行獲得足額的信貸,是很難的。為什麼房地產企業容易貸款?因為有土地或在建工程做抵押。所以,民營企業想從銀行貸款,得有資產做抵押。普通人,在銀行貸款的方式,大都是信用卡。”
“同時,並不是所有人的信用卡都夠花,尤其對年輕人而言。現在鼓勵超前消費,信用卡、花唄、借唄,借錢的渠道越來越多。所謂P2P,是兩個埠,一端,是將手裡有錢的人集合起來,將大家手裡的小錢匯聚成大錢。一端,是將錢貸出去,產生利息,用錢生錢。”
“這裡面,就涉及到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利率。有低利率的資金,沒人會願意使用高利率的資金。反之,使用高利率資金的人,一定是借不到低利率的資金,才鋌而走險。所以,利率越高,風險越大。”
“給您舉個例子,比如,您是公務員,工作穩定,收入高。您想借款,很容易。辦理信用卡,輕鬆十萬額度以上。我是自由職業者,假如再沒有社保,誰都不敢借給我錢,即是辦理信用卡,額度可能只有一兩萬。”
“所以,和您相比,對於金融機構而言,我的風險更大,變數更多,違約的機率更高。我想借到錢,必須得借高利率的。比如,P2P的錢。年化利率,大都在30%以上。我借十萬,一年光利息就得還三萬。這也是P2P的風險點和無法長久的原因。”
“普通人工資才多少錢?利息太高,會讓還款人越來越沒有能力還錢。壞賬率越來越高。為了填補壞賬,只能不斷提高利息,陷入惡性迴圈。所以,我們和P2P的核心區別,有兩個。”
“第一,我們的產品,是正規金融產品,即便是針對房地產行業,貸款利率也在15%18%之間。利率合理。第二,我們不做個人貸款,我們的貸款物件主要是上市公司、政府城投平臺和房地產企業,以及資本運作。不和老百姓打交道。”
劉小夏侃侃而談,將他知道的內容,詳細的講述了一遍。
孟菲頻頻點頭,對劉小夏的態度愈發的熱情起來。
【擺碗,跪地,磕頭。跪求月票,打賞,評論一波流。感謝諸位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