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的人也都是一些家族破敗之後,還算是有心讀書,而且還能堅持下來的一些人!

這些人說起來,祖上一代或是以上幾代都是豪門望族,甚至都是有些許官身的,畢竟在這個朝代,一般人可是讀不起書的。

(所以說,看這本書的一些學子們,在學校一定要好好讀書,真正上班之後,在想讀書的話,不是被俗事所擾,就是沒有時間、沒有精力!)

袁彬自己是考過功名的,自己也是秀才的身份,他可以說是譚三一群人裡面,讀書最多的一個,還有一個就是李夫子李善長了。

他直到自己以前學的那些之乎者也,放到太平盛世,真的可以齊家治國平天下,可是值此亂世之中,那些書本上的東西就顯得有些沒用了。

再加上自己看不上這些世家子弟,他最後就只有選擇那些沒什麼身份背景的人了,這裡面就有多傑頓珠。

發給李奇的鷹信,遲遲不見回覆,他就知道李奇一定也有些犯難了,這個人的這個吐蕃身份實在是有些敏感了。

李奇其實看到這封信的時候,就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只是他想徵詢一下敬翔的意見,自從將漢中周道人喊過來之後,敬翔竟是奇蹟般的慢慢好轉過來了。

說實話,李奇並不認為這些草根樹皮能夠治病,但是如今看到在周道人針灸的同時,再輔以湯藥,敬翔身體漸漸變好,也讓李奇對傳統中醫有了新的認識。

想想自己以前的那個時代,中醫最後竟然淪落到了邊緣的地步,看著周道人用針,心中就很有感慨。

不是中醫不行,而是後世的人們接觸不到中醫的精髓了,大部分珍貴的治療都在各種各樣的原因中遺失了。

也由於後世對於中藥的品質把控不嚴,不是沒效果就是起到反作用,這不能不說這是中醫的悲哀。

周道人自從在漢中落腳,就一直在進行著免費診治再送湯藥的舉動,他的這個舉動一直堅持到了現在。

李奇雖不喜周道人刻薄的性子,但是對他免費醫治百姓,還能堅持這麼久,還是很讚賞有加的,因此也會經常的給他運送一些中草藥給他。

漢中五臺觀因此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不僅是道觀擴大了好幾倍,更是成為了大唐軍醫以及郎中們的必須去進修的一個場所。

李奇對於周道人幾年如一日的救治窮苦百姓,不僅是送醫送藥,更是會施捨粥飯給前來尋求幫助的百姓。

因此李奇還特意賜了一幅匾額“仁心仁術”,這次能將敬翔救治回來,李奇心中對這個周道人的感官改變了不少。

敬翔對於吐蕃人是一分好感都沒有的,不僅沒有好感,而且還痛恨的緊,聽聞李奇說吐蕃四王子前去善闡府應召官員,就恨不得將他抓起來砍了。

李奇雖不知著敬翔為何如此痛恨吐蕃人,但也沒有細問的心思,只是將這多傑頓珠的所有能找到的情報全部手機匯總之後,拿過來讓敬翔和周道人一起參詳。

他的本意是希望敬翔能拿出一個辦法出來,看看怎麼才能利用好這個多傑頓珠。

周道人本來是不願看的,只是在李奇的一再要求下,才勉強將這份情報看了一遍,而敬翔看完之後,就更是箭頭搖的跟撥浪鼓一樣了。

這情報上說這多傑頓珠竟是拍了三人去青唐城,企圖綁架譚雅,這敬翔說什麼也不同意李奇的意見了。

“道長,你來說說,你是怎麼看這人的?”

李奇就是想先徵詢道人的意見,這道人雖是道人,但卻是殺伐果斷之輩,一定會有不一樣的見解的。

果不其然,道人沉吟半響,才說道:“首先要搞清楚,這人為什麼不願做吐蕃領主,而是跑到漢人這裡做官,另外就是要搞清楚,他到底知不知道譚雅是誰,是什麼身份,貧道認為這才是關鍵!”

敬翔身上扎著一二十根銀針,而且頭上還插著幾根,因此說話就有些不利索,他剛想張嘴說些什麼,卻是被道人給制止住了。

李奇看敬翔是這個樣子,也就不再說多傑的事情,而是轉臉問起了敬翔的病情。

道人也不避諱敬翔,直言不諱道:“敬大人年歲大了,又是經常的憂慮國事而缺少活動,平時休息的也不是很好,導致氣虛血瘀而頭暈,使得身體一側麻木而導致行動不便。

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就得益氣活血化瘀才行,貧道就用了天麻鉤藤飲這種湯藥,如果效果不好,再用鎮肝熄風湯試試,就目前來看,效果還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