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訊息的傳遞早已經是日新月異了,就連鷹信也早就開始了階段傳遞,就是一隻鷹只飛一段距離。

這樣的鷹信就能以極快的速度傳遞,這些鷹對這一段距離很熟悉,而且在起飛之前都是吃的飽飽的,這一路上也就不需要休息。

接到信的中轉站,將信綁到休息好的鷹身上繼續飛行,從青唐城到新長安,基本上就是中間休息一次就行了。

第二天一早,這封信就放在了錢段橫的桌子上,錢段橫看到這封信之後,竟是嚇了一跳,要知道青唐城可是進攻吐蕃的堅實基地,這裡要是出現什麼問題,攻佔吐蕃的戰略就要泡湯了。

錢段橫看了一會之後,就又看向了另一份情報,那就是謝家商隊已經很久沒有向吐蕃轉運物資了,可是吐蕃的地頭,今日有人在偷偷售賣食鹽還有茶葉,這讓謝家商隊很是疑惑,就將這個訊息傳了回來。

錢段橫根據謝家商隊還有一些小商隊的敘述,不久之後就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地方,那就是越往西北方向,那裡的人就越是不缺這些東西。

要說西南的人向吐蕃私運鹽茶的可能性極大,可是一次都沒有被大唐軍抓住,這裡面就有意思了。

要知道成都方向是不可能向吐蕃私運的,那裡可是袁斌的領地,袁斌又極其認真,想來那些黑心商人是不可能逃脫他的監管的。

那就只有兩種情況了,一種就是西南山區的土著向他們售賣,另一種可能就是,他們自己可以生產食鹽還有一些品質不好的茶葉。

錢段橫在地圖上尋找著,目光不由自主的就放到了軌州上面,軌州的天氣以及海拔高度,都是可以生長茶葉的。

另外就是食鹽的生產,距離他不遠的大峽谷,自古就有製作鹽田的記載,那是一種極其古老的辦法,就是在地面上挖井,一般都是深達幾百米,將裡面的硝鹽運出來,用清水沖洗曬乾之後再使用。

這種辦法雖然古老,而且也很是費工費時,但卻是獲得食用鹽的好辦法,古人就是用這種辦法,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多傑頓珠在書上找的就是這種辦法,只是他才讀了多少漢人書籍,那裡有錢端橫這個曾經的讀書人讀書多呢!

這種方法並不是以一種專門的技術流傳下來的,一般都是文人墨客在遊歷的時候,偶爾看到有偶爾的記載各種遊記之中的,不是什麼書都看得讀書人,也未必知道這些事情,何況他一個吐蕃番人。

錢端橫恰巧就讀過這類書籍,並且記得很清楚,只是具體的地名記得不是很清楚,但是大致的地段卻是知道的。

在地圖上找到軌州的時候,看著地圖的錢端橫,卻是不自覺的皺緊了眉頭,千算萬算,都沒有算到軌州的地理位置竟是如此重要。

要說吐蕃難以進攻,地理位置絕對是最嚴重的問題,從成都過去是一條線,青海也算一條路,而疏勒、于闐就更是一條路,維度漏算了西南這一條路。

西南這一條路,自禁也不在大唐的手中,這裡崇山峻嶺,植被茂盛,山高路險,可以真的說是地無三尺平,天無三日晴!

而且這裡向來就是番人的聚集地,這裡的番人部落打了幾千年,誰也沒有打贏誰,也就形成了各種不同的部落彼此混居的狀態。

在這種狀態下,這些番人認為這裡就是自己的,自己打自己可以,但是你來了就打你的傳統思想,致使一般人很難進入這裡謀生。

而大唐在這裡使用的就是以番治番的策略,現如今只要依靠的就是云溪那一幫人,云溪部落自從依附於袁斌以來,由於改善了不少的生產生活方式,才有了現在的人丁興盛。

人口的增多,自然對於土地就更加的渴望,原有的哪一點土地根本就不足以產出養活他們這些人的口糧,最好的辦法就是擴充套件,大面積的擴充套件地盤成了他們的不二法門。

西南番人的生活方式和原來的云溪部落是一樣的,就是以漁獵為主、耕種為輔,可是云溪部落自從依附了漢人之後,袁斌就組織工匠為他們開山架橋,修築水渠。

這才致使他們不用再每日裡出去打獵,而是隻要種好自己的莊稼,就能養活一家老小,土地始終是極缺的,生活方式的不同,在西南這片土地上終於發生了碰撞。

云溪人已經和西南諸部打了將近半年時間了,雖然是云溪藉助漢人的幫助打了勝仗,可是你也不能天天看著自己的莊稼地吧!

西南諸部就是見你辛苦種上的莊稼找個機會就付之一炬,惹得云溪人恨得牙癢癢,可是面對對方這種神出鬼沒的行動,他們卻是一時之間也沒有太好的辦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