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陸晏真正想隱退的原因,他就覺得自己一身所學,放到大唐軍人身上就統統無用,自己只要有空,就和馬從在一起演練對攻,可是自己手段用盡,竟是一次也沒有贏過。

不只是他灰心喪氣,就連馬從也是意興闌珊,二人都覺得躲在這處方圓三丈之地也不是什麼壞事了。

馬殷一天不如一天,整個朝堂也分成了幾派,當先一派就是皇親國戚,這一派人是實權人物,但是人數太少,也就形不成對朝堂的絕對控制,另外就是掌控朝堂這件事也算是犯了馬殷的忌諱,所以這些人一般都是閒職,但卻是兼著潭州的巡防與皇宮的守衛重任。

另一派人就是現在在當個部堂的刺史司馬什麼的,這些人十幾控制著朝堂的運轉,也是各方勢力都在積極爭取的地方,也是競爭最激烈的地方。

這些人屬於六部所有,但是上上下下的人員極多,六部堂官只是各方權利的平衡之後的結果,但真正辦事的卻是下屬的這些底層的官員。

六部堂官平時對於逢迎皇帝,揣摩皇帝心思那是極其用心,可要說真正的對於本部正事,卻是基本都是底層的這些人做的,部屬堂官只要知道個大概就行了,他們只負責分配任務,至於怎麼辦,那不是他們需要知道的。

這也就成了這些六部的人手總是不夠用,但是編制有限,皇帝也不養閒人呀,久而久之就成了臨時編制等於正式編制的情況,往往出去辦事,都是一個官差後面跟著好幾個幫閒。

可是這些錢從哪裡出呢!那就只能是由各個勢力出錢,想收買部屬堂官,那他也不能吃獨食不是,因此各個勢力都是極力的收買這些部屬,只有這樣,那些部屬才能幾方通吃。

還有一派則是一群仕途不順暢的人,他們沒有身家背景,也沒有錢財用於打點部屬堂官,也就只能老老實實的呆在底層日夜奔波,雖有不忿但卻是一點辦法也沒有,只能是私下糾集在一起報團取暖。

還有最可恨的一派,就是宦官階層,這些人都是六根不全之人,因此這些人也就極其的團結,他們自認自己是皇帝家奴,也就誰的面子也不給。

而皇帝則是認為這些人都是窮苦出身,不依靠自己那就是寸步難行,因此也就願意講一些隱秘之事交給他們去做。

而這些人又往往是皇帝的耳目,到處的探聽訊息以換取皇帝的信任!

而皇子皇孫就是另一排,這是一個極其獨特的群體,這些人在沒有宣佈由誰繼位的時候,就是一種競爭的關係,而最是無情帝王家這句話一點都不錯,只有相互廝殺之後能夠倖存下來的,才是皇家未來的**人,連自己人都鬥不過,那還能幹些什麼!

皇長子馬希振對於皇位那是敬而遠之,情願入山為道也要躲得遠遠的,已經不足為慮了,因此朝中各大勢力對於他倒是尊敬的多,依附的卻是一個也沒有。

老二馬希聲依照古訓基本上也就是接位之人,因此他的門檻都快被踩破了,不僅是他,就連龐巨也是身價高了不少,更不要說在項氏一族中的地位了。

項氏一族的權利大部分都是在軍中,而朝堂之上話語權並不多,這也是因為文人在和平時期獨霸朝堂所致。

而項家願意出人出力的支援馬從聯絡黎州王宗翰,也有挑起天下大亂的意思,只有打仗了,他們項氏一族才有爭霸天下的機會。

可是幾次的行動,都是以失敗告終,也使得項氏一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質疑,劉向南主張接著龐巨掌權,趕緊往朝堂安插自己人。

可是龐巨依靠項家上位,可是他現在卻是有了自己的小心思,他就覺得自己現在大權在握,已經算是帝師,憑什麼還給項家賣命,要知道現在依附於他的朝臣可是不少。

而且這些人中竟是涵蓋了六部的個個部門的主官,一時之間龐巨就更是有了自己的打算。

要想混的好,那就得緊緊跟在皇帝的身邊,自己的一切如果沒有皇帝的支援,那自己有算得了什麼呢!

可是他的面前卻是有劉江還有姚莊這兩座大山,劉江不要說了,那可是跟著馬殷打天下的主,跟著馬殷那真的是九死一生才奠定了他如今的地位。

姚莊就更不要說了,那是馬殷的軍師出身,從馬殷跟隨孫儒的時候,他就跟在馬殷身前。孫儒戰死後,後來坐了劉建峰的先鋒,而他也一直不離不棄,更不要說馬殷自家打天下,他更是鞠躬盡瘁,因此他的忠誠決定了他的地位牢不可破。

龐巨雖然也是跟隨馬殷打天下的功臣,但是他根本就不能和前面那二位比資歷比功勞,因此他才和項家一拍即合的出任馬希聲的老師。

躲在項家的背後是可以遮風擋雨,可是自己卻是猶如沒有靈魂的木偶一般,處處受項家的指派,作為一個有自己思想的帝師來說,簡直就是不可容忍的事情。

現在的龐巨一邊與項家虛與委蛇,一邊逐漸自己的班底,馬希聲繼位之後,龐巨出任左相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也就是說在將來的朝堂上,龐巨基本就會是皇帝意圖的實際實行者,可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