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誰會上位(第1/2頁)
章節報錯
王宗仁想來想去就相中了自己早就物色好的這個王忠雲,此人跟隨王建打了多年的仗不說,此人話還很少,平時更是低調的不像樣子。
這人雖然不說,可是看看他被收繳兵權前後的對比,再看看這人的生活發生的巨大變化,就知道他對王健的怨念之深。
王宗仁就對這個王忠雲更加的在意,在朝廷下達征討番人命令的時候,這個王忠雲就已經帶著五千石的糧食 前來投靠了王宗翰。
而王宗翰對這個率先來投靠自己的兄弟也是親近的很,自己雖然不能給他兵權,但卻是什麼事都喜歡問問他的意見。
時間稍微一長,王忠雲就和王宗翰身邊的人熟悉起來,而陸陸續續來的幾十位的皇子,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了王忠雲的跟班。
這些人大多都是和他一樣的境遇,就是都被剝奪了軍權的這些乾兒子,也就是假皇子,他們在背後肆無忌憚的罵王建罵朝廷,罵他們任何令他們氣憤地事。
王宗翰對這些人簡直就是嗤之以鼻,這些人一無是處,遊的幌子過來之後竟然以來就要兵權,有的甚至是要錢要物。
王宗翰心說,我要是有錢有物的話,還需要和你們瞎扯什麼蛋!因此王忠雲就成了王宗翰和這些皇子們聯絡的紐帶。
王忠雲話不多,但是確實連續幾次搞來了糧食,又一次甚至給王宗翰 搞來了二十萬錢,這簡直就是幫了王宗翰 的大忙。
而這些錢,都是王宗仁交給王忠雲的,這也算是王忠雲的投名狀吧!
這些錢對王宗翰重要,可是對於王宗仁這個做生意的來說,這些銅錢簡直就是累贅,不好儲存不說,還日見貶值!
現在整個大堂地面上的銅錢簡直就是已成氾濫之勢,各種各樣的銅錢充斥在商賈之間,甚至充斥在各大朝廷的府庫中。
而各種錢的質量更是參差不齊,有的甚至已經退出了流通市場,但是王宗翰需要這些錢來支付士兵們的軍餉,所以這二十萬錢來的真是時候。
王總雖是對這些錢的品質有點看不上眼,可是這畢竟是二十萬錢呀!
而黎州城和漢源城的廣大地區並不瞭解這些錢的品質,所以在偏遠地區依然是流通著,而這些錢的品質對這些士兵就更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了。難道誰還敢不收他們的錢嗎!
自從有了王忠雲的到來,王宗翰的日子也好過了不少,也就是因為如此,王宗翰很是信任王忠雲。
而王忠雲就藉著這個機會,他可以很容易的和王宗翰身邊的人進行聯絡,也時不時會和他們一起喝一點,聯絡聯絡感情。
藉著這個機會,他就認識了王宗翰身邊的所有護衛,又是透過他們,瞭解到了王宗翰真是的想法。
王宗翰和番人勾結的事情暴露之後,朝廷就下達了清繳王宗翰的命令,可是王宗翰此時卻不瞭解這些,他又一次為了糧食問題困擾起來。
而王宗仁的訊息已經傳遞給了王忠雲知道,王忠仁認為借刀殺人的時機已經成熟了,他就指示王忠雲設法勸說,或是收買幾人藉著到成都籌糧的時機刺殺王宗衍。
王忠雲對這個計劃在信中琢磨了好久,可是他還沒有拿出計劃的時候,卻不料王宗翰 卻是找他商量怎麼籌集糧草。
王忠雲就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了,因為前去 籌糧的領頭的三個人都和他關係極好。
他找了個機會將這三人的資料傳遞給了王宗仁,而王宗仁就派人將這三人的親屬全部給綁了票,然後在這幾人前往成都的機會,對這幾人進行要挾。
而這幾人是王宗翰的親衛,更是親信,要不然也不會讓他們來成都籌糧。
而迫使王忠雲真正下決心做這件事,也是因為這次去成都籌糧竟是沒有讓他跟隨,王宗翰自是要他交出了籌糧的渠道,但是卻沒有讓他去,這說明他還是不能取得王宗翰完全的信任。
王宗仁找到籌糧的這幾人,先是威逼,結果是不成,但是王宗仁並沒有放棄,他只是又換了一種方法,那就是動之以理曉之以情。
他勸說這幾人要是不刺殺王宗衍,那麼王宗衍就會成為太子,而他們的主公王宗翰就只能是淪為一隻棄子。
而他們的黎州軍團也就會被解散,王宗仁見他們猶豫,他就知道這個藉口見效了。在這個基礎上,王宗仁又開出了行動的人都能得到三萬兩銀子的酬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