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坐在自己賭坊裡,大皇子王宗仁才算是恢復了本來面目,這個人外邊 確實其貌不揚,尤其是一瘸一拐,就更是給人一種羸弱的 感覺,可是這人內心卻極為好強。

王宗仁乃是王建與原配所生,也就是在老家找的一個女子,那是他就是個無賴,好人家的女子怎麼會找他呢!

因此他也就是隨便找了一個女子結婚生子,後來他又是因為打仗的緣故,到處奔波,王宗仁就是在行軍途中出生的,剛生完孩子的妻子也死了。

等到王宗仁兩三歲的時候,又發現他又這個一個推出一個腿細的毛病,想把它給扔了吧,自己又實在是狠不下心,就這麼知道在成都稱帝,他都不是很待見這個兒子。

人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話真的是誠不欺我,每次王建看見王宗仁,就忍不住想到自己的小兒子王宗衍,一個猥瑣而瘸,一個簡直就是玉樹臨風,真的有幾分自己的風範呀!

很小的時候,王宗仁就跟著王建走東闖西的,其實還算是見多識廣,自己也對自己的身體感到厭惡,可是又實在是改變不了什麼。

自小也沒讀多幾本書,後來有了條件可以讀書了,可又因為年紀大,自己也放棄了讀書的打算,但是這人卻是天資聰穎,什麼事情都能夠舉一反三。

自打知道了自己無緣皇位之後,就一門心思做起了生意,在成都這個地界,他的生意可以說是做的風生水起,也沒有什麼人敢和他爭生意。

就拿這個量是買賣來說,一是他有著皇族的身份,二是他的財力也是數一數二的,再加上各地官員的曲意逢迎,就只是糧食生意,就讓他賺的分滿缽滿的。

成都是生產糧食不錯,可是卻沒有長期儲存的本事,成都天氣潮溼,糧食極易發黴變質,所以說糧食的儲存就成了一個極大的問題。

既然儲存不了,那還不如買了換些銀錢來得實惠,只要是有了錢,什麼買不到呢!

王建的思想就是,只要是有了銀子,就是天上的月亮他都能買回來,帶著這種思想,整個西蜀的糧食儲存的都不是很多,大約全國也就是不到一百五十萬石的樣子。

看著很多,其實分到各地就沒有多少了,這是一種假象,只要是太平盛世的情況下,這些糧食當然夠用了,可要是打仗呢,那是絕對不夠用的。

這事他在漫長的糧食買賣宗發現的一個秘密,成都的糧食賣到那裡去了,這是最初王宗仁好奇的問題,他發現這些糧食基本上都是被漢中、吐蕃還有襄州以及郢州的客商給買走了。

他認真分析之後就覺得很有意思,這幾個地方除了吐蕃不是產糧的地區,其他可都是糧食 產區,那他們要這麼多的糧食幹什麼呢!

世上就怕認真二字,他就怕了幾十個心腹前往這些地方探查,結果竟是讓他大吃一驚,拿漢中說吧,糧食在漢中實行官賣制度,所有本地的糧食都不知運往了那裡。

而外來的糧食在漢中中轉之後也不知運往了那裡,反正是天天都有轉運糧食的大車進進出出,顯得糧食交易在漢中著實火熱。

而且最讓他奇怪的就是,站漢中交易糧食是不收銅錢的,官方值守銀子或是金子,只有民眾買賣糧食還是以銅錢為主,畢竟老百姓買個一兩鬥糧食不可能拿著銀子交易的。

就算是拿著銀子去買糧食,糧商也不一定找給你銀子,極大可能是銅錢,關鍵是誰手裡也沒那麼多的碎銀子。

就這個問題,王宗仁想了很久,終於想明白了怎麼回事。這些銅錢在這個藩鎮林立的世道,都是自己鑄錢,結果就是銅錢的質量參差不齊價值不一,而且最關鍵的就是隻要需要想鑄造多少就有多少。

王宗仁不禁是感慨自己成都的商人都是大傻子,人家拿著破爛銅錢,就把成都寶貴的蜀錦和糧食給買走了,那裡有收金銀來的實惠。

而且還有一點就是,這些外來的商人在成都集體壓糧食的價格,而運到了外面,又是集體的漲價,這樣一來,他們賺的錢竟是成都糧商的兩倍還多!尤其是蜀錦,竟然已經到了一兩金子一匹絹的地步,而且還沒有貨。

自己老百姓辛辛苦苦種糧食,到最後盡然沒有這些商人賺得多,這就讓王宗仁更加的不滿意了 ,思來想去,他就覺得這個生意不如自己把它全部接收過來。

就是想在成都大規模的收糧,必須經過他王宗仁得手,否則就是你買得到,也是運不出去,但是這樣一來,要是沒有皇上老子的支援,這件事可真的辦不成。

本來自己藉著李景家裡有事,自己將他當的物件歸還,說不定能得到李相國的支援,可是誰想到大門都沒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