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傳單(第2/2頁)
章節報錯
他走後的洛陽就有傳出昭宗幼子李奇的事情來,而且越傳越像是真的,甚至傳成了神童,乃是天之神子下凡,有通天徹地之能!
這下,朱友珪又坐不住了,再也不說遷都的事情了,只是嚴令追查謠言是從哪裡傳出來的,可是敬翔抱病在家,他不支援 又有誰能有這個能力追查呢!
吧朱友珪氣的不行,只能是單獨成立了一個洛英會,有餘成榮領著追查謠言以及百官私下的言行,無非就是他籠絡一些洛陽當地的一些遊俠地痞。
這些人要說是偷雞摸狗還行,真的放到正經地方那是 什麼用也沒有的,何況這裡面 還混進了不少的孫德明的手下。
西城洛英會整個一支一百四十個人都是他們的人,可想而知,洛陽有多少他們的探子。
所以謠言到底是哪裡傳出來的,又怎能查的出來呢,甚至大街牆壁之上又出現了大量的佈告,內容無非就是勸慰洛陽的官員要認清形勢,要堅決的和朱友珪這個偽帝劃清界限。
圖畫的就是一個英武的小孩皇帝將朱友珪踩在腳下,只見這個朱友珪畫的和真人卻有七分相似,這樣的畫圖技巧,和他們平時所見的以墨的濃淡來變現的寫意不同,竟是以寫實為主。
有的還輔以顏色,更加的惟妙惟肖,但往往是天一亮,就會被巡街的兵卒們收繳一空,此時就堆在朝會的大殿之上。
朱友珪黑著一張臉看著下面的一個個所謂大臣們,這件事已經是人盡皆知了 ,可是到了昨天晚上才被餘成榮拿過來,朱友珪看了之後,差點沒有背過氣去。
不只是人畫的極像,就連身上的服飾也都是和真人一樣,這就有意思了,這說明畫此畫的人是真的見過朱友珪當了皇帝之後的樣子的,那能是什麼人,那一定是皇帝身邊的人才對。
著身邊的人有此畫畫的能力的除了宦官,就是這些大臣了,要說門口站崗的有此功力,說出去也得有人信呀!
這些大臣早就偷偷看過這些佈告了,對畫畫的人也是佩服得不得了,畫此畫的人看成一代大師,簡直就是開闢了一個門派呀!
看這線條的流暢程度,看這陰影的搭配,看這表情畫的,絕對是極熟悉朱友珪之人才能畫成這樣。
但這些話,都只能是關起門來,或是心裡說說,哪裡敢在朝堂之上信口雌黃呢!
朱友珪現在讓大家看看這會是誰畫的,可是大家都知道彼此畫畫的風格,真的想不起來是誰能有如此的功力。
朱友珪沉聲說道:“你們都是國之棟樑,都是飽學詩書之人,都說說看,能從這畫上看出什麼來嗎?”
這些大臣們都是低垂著頭,唯恐找上自己,可是朱友珪看沒人說話,只能是一個個的點名了,朱珍你先說說!
朱珍暗叫倒黴,但也只能站出來說道:“皇上,這絕對是你身邊之人畫的,只是這種畫法,臣卻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呀!”
既然開口,那就多說一點吧,“皇上,這一定對你很瞭解的人畫的,你看身高比例,就連腰間的玉佩都畫的惟妙惟肖,這可就有意思了,向我們都是知道有這麼一塊玉佩 ,但細節卻不瞭解呀!”
朱友珪最晚上已經和餘成榮看了一夜,早就知道這一定是身邊的人畫的,可是想破了腦袋也想不到是誰畫的,這才將這些佈告拿到了朝堂之上,讓這些所謂的大儒看看。
而讓這些大臣吃驚的是,收繳的這些佈告怕沒有幾十張,竟然是一模一樣,這就更是讓人奇怪了,誰能畫幾十張一樣的畫,真的是沒聽說過有這樣的人。
這些畫當然不是畫的了,讓李奇說,這叫印刷,先是印出人物的大致輪廓,再有人分別上色,這就成了,關鍵是製版,只要是制好了版,那不是要多少就有多少嗎!
而滿城貼上這些佈告的,當然就是那些天天到處巡查的洛英會地人,這些人剛開始偷偷地貼,到了後來就是一條街兩頭一堵,就這麼大白天都敢貼,所有能懷疑是他們做的呢!
就算是朝堂上這些人想破腦袋,又怎麼會猜得到呢,最後不過就是各自回家罷了!
朱友珪只能是從汴州調兵,將自己的兵調到洛陽來,而將洛陽的兵發到城西駐紮,這就是在防備龐師古,科又有什麼用呢,佈告依然還是會出現在不同的大街小巷之中。
漸漸地整個洛陽就變得奇怪和詭異起來,街市上賣紙的都收到監控,那家賣文房四寶的店鋪門口都會蹲上兩個兵卒,只要是有人買紙,那是一定會受到檢查的。
一時間整個洛陽的讀書人都是怨聲載道,可就在這時,大街上又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傳單,這些傳單體積較小,非常便於隨身攜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