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就將這些事又推到了土匪身上,這些大戶們一商量,乾脆就給他們錢吧,要不然什麼都沒有了,這些人就一起來找譚三,可是找來找去 都找不到人。

這些人可就慌了,這是躲他們呢,再傻的人也能看出來這裡面的貓膩兒,不管了,只能是去找那個道人 想辦法了,聽說他們二人關係不錯!

到了五臺觀才知道,那個道士和譚三遊山玩水去了 ,怪不得找不到人呢,這些人只能是在道觀繳納了一筆銀子,才得以在道觀留宿一宿。

第二天可算是等到譚三二人回來,這些人就求譚三派兵保護自己的莊園,並且按照譚三說的銀錢數目繳納,誰知道譚三是堅決地一口回絕,還說什麼保境安民是他的責任,豈能收他們的銀錢呢!

到了最後就差給譚三跪下來了 ,譚三這才算是勉強的同意,可是又說最近手頭太緊,想借點銀錢,這樣吧!你們比原先說的再多出五成,這事就能辦成!

明顯的敲詐勒索呀,可是這些大戶已經成案板上的魚,還能有什麼辦法呢,只能各自回家送來了不菲的銀錢,譚三才將他們的莊園分別的保護起來。

雖說交了不少的錢,可是真的再也沒有出過什麼事了,也讓這些大戶安心不少,而譚三將這麼大的一筆鉅款送到李從曮 面前時,簡直將他的眼睛都快晃瞎了。

這麼多的錢呀,這譚三還真是會搞錢,天天放到那個子午關有點可惜了,直接就任命譚三為漢中司馬,總理漢中的錢糧物資。

可譚三死活不受,卻是將錢端橫給抬了出來,這個錢端橫自從馬山被砍頭之後,現在已經將原來馬山的探子都接了過來,現在再重回司馬一職,簡直就成了漢中炙手可熱的人物了。

現在的漢中得有多少人 地看著錢端橫的臉色過活,錢糧物資歸他管,就是李從曮的密探也歸他管,現在的錢端橫再也不是原來的錢端橫了。

而這廝心中卻是知道,譚三的勢力有多大,只要是想要漢中,那都是分分鐘的事,簡直就是放到哪裡等著譚三去吃,可是這個譚三不知為什麼就是不要,反而在扶植李從曮做大呢。

錢端橫就這個問題問過譚三 ,譚三卻是微微一笑,什麼都沒有說,錢端橫就知道是自己問多了,另外就是譚三和那個道士的關係絕對不是表面看起來的那麼簡單!

錢端橫明白自己現在的一切,都是譚三給的,那個李從曮就是個傻子,被譚三玩弄於股掌之間而不自知,簡直就是不知死字怎麼寫的,可是自己知道,那就只能更加堅定地抱緊譚三的大腿。

因此,譚三手下的探子,很多都進入了錢端橫掌管的探子體系裡面,與其說這是李從曮的探子隊伍,不如說這是譚三的隊伍,整個漢中對譚三他們來說,早已經沒有任何的秘密了!

譚三知道的只會比他們都多,絕不會比他們少,這些探子有的是報告給錢端橫,再由他匯總之後報告給譚三,可是有的關鍵情報自己都不知道,而譚三卻是知道的一清二楚,這就說明了問題。

子午道終於修通了,漢中的這些商人們就從子午道前往洛陽做生意,要知道現在洛陽的糧食價格已經是漢中的兩倍還多了,而且經常性的有價無市。

而譚三也是賺的盆滿鐸滿的,每個商隊到了子午關不得進城休息,不進城也可以,但出了事譚三可是不管,這些人都是帶的錢糧物資,但凡有點損失,他們就受不了,還是進城交錢吧,不是安全嗎!

而譚三親衛在這一段時間裡從山裡面竟然找出來六十多萬的老百姓,譚三就想將他們遷到平原生活,願意留在山裡的也行,不用交付稅,自己種糧自己吃,一點問題都沒有。

但是山裡的生活的確是艱苦,不僅要自己挑水澆地,就是平時有病都沒有人看,漸漸地這些人也就走出了大山,也有人看到關中已經恢復了平靜,有到漢中生活的,也有人回關中生活的!

而這一切,譚三不但不阻攔,而且還派兵護送,等到了關中才知道,原來關中已經建設的這麼好了,有個叫朱友文的在這裡駐軍,修建了很多的城寨墅堡。

這些城寨墅堡大的能容納一萬多人在裡面生活,小的也能容納五千來人,這樣一來就讓這些無家可歸的人暫時有了棲身之處,白天出來種田,進行各種的工作,二晚上就回到墅堡休息。

這樣的生活方式,讓這些人感到分外的安全,晚上一對對巡邏士兵的馬蹄聲,就是這些人的安眠曲,一傳十是十傳百,越來愈多的人回到了關中生活,也讓這個曾經滿目瘡痍的關中平原,漸漸的生動起來。

更是回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中,朱友文又是鼓勵民眾組織參加民團,保護自己辛辛苦苦開墾地良田,保護自己的勞動果實,決不能再讓別人肆意踐踏他們的家園和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