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三斥道:“就知道打打殺殺,不動腦子嗎?我們才幾個人,能打贏嗎?”陳勇往哪裡一坐,也不說話了!

道人道:“咱們怎麼商量都沒有用的,計劃趕不上變化嗎!去看看不就得了,隨機應變吧!”

譚三也沒有好辦法,只能是點點頭,其餘幾人也沒什麼好辦法,只能同意道人這不是辦法的辦法!

西山莊園,此地原為皇家莊園,方圓二百餘頃,周邊有山兩座,有一湖泊,莊園四周建有圍牆,有城門三座,有護衛千餘人,有莊民五百餘戶,是實實在在的晉陽第一大莊。

這個宦官原名葛薩,屬回紇鐵勒部被黠戛斯(xia4,jia4,si1)所滅,年幼的葛薩因長相俊美被進獻給唐懿宗,甚得懿宗皇帝喜愛,賜名李懷唐!

服侍過唐懿宗,唐僖宗兩位皇帝,也服侍過當時還是皇子的唐昭宗,如今已60多歲了,可謂是幾朝家臣!

昭宗那年逃往蜀地,唐懷忠藉機告老,因無處可去,昭宗就把此西山莊園賜給了李懷唐。

李懷唐只是宦官退養此地,無權無職,平時很低調,並不與城內的豪門望族交往。為人善良, 樂善好施,從不招惹是非,但因為是胡人所以與河東節度使李克用(李克用是沙陀人後裔,原姓朱邪,別號“李鴉兒)往來甚多,交往甚密,是以也沒人敢來找莊主的晦氣。

譚三,周道人,宣朗,元容四人第二日,就向客棧租借了馬匹,向莊園而去,離莊園越近,越是感嘆此地可真是優良的馬場,天然的兵營!

晉陽城向西,走不出多遠,基本就算進山了,山與山之間開出了一條三十步的道路,幾人快馬跑了半日。突然,前方竄出幾人攔住道路!

譚三等人停下馬,就這麼看著那幾個人,只見這幾個人全都是身穿皮甲,頭戴皮質的帽子,身背弓箭,腰跨橫刀!這一看就是典型的私兵。

那幾人遠遠地說道:“此地為私人領地,速速回去,否則格殺勿論!”

譚三道:“我等與你家主人有舊,特前來拜訪!你等可去問才回來的李行,即可!”

那幾人看看譚三幾人,其中一人道:“即是來拜訪,怎麼稱呼你們?”

道人道:“就說是,周姓道爺來訪!”那人說道:“勞煩幾位在此等候,去去便來!”從樹後拉出一匹馬,上馬快速去了。

過來頓飯功夫,就見那人在前,李行在後,快馬而來!

到了近前,李行跳下馬來,看著譚三幾人拱手道:“幾位恩公,怎麼過來了!”

譚三道:“那日你走後,我等便去訪友,誰知不在,出遠門了!一商量就來此拜訪!叨擾一二。”

李行笑道:“那還說什麼,快跟我進去,咱們好好喝上一頓,再說!”說完,跟那幾人打了一聲招呼,領著譚三幾人,徐徐向莊內去了。

此地是就向在兩座山的最底,寬不過四十丈,越往裡走,越是寬闊,兩邊的山上,怪石嶙峋,樹木倒是不多,顯然不易攀爬!

一路上,李行就向譚三幾人介紹著莊園,再走了幾里地就看到一段城牆攔住道路,城牆足有兩丈,城外有護城河寬約三丈,流水潺潺,竟然是活水。城門只能三騎並行而過,有吊橋與外相通,城門有一牌匾,上書西山莊園,城門上有望樓一座,兩邊的城牆上兩邊站著大約二十來人。

進得城門,只見一個小小的集市,來往人員甚眾,有衣著皮甲的,有布衣的,男女老少來來往往到也很是熱鬧!有胡人,有漢人,還有高鼻深目的回鶻人。

在城牆一邊幾個棚子,裡面竟然還支著幾口大鍋,有一些衣衫襤褸的老者、婦人領粥,這是莊主在施粥。

幾人下馬,李行說道:“這個粥棚只施捨給老人,還有婦人,男人都去做工,小兒送去讀書!莊主說防止他們習慣了不勞而獲,鼓勵他們自食其力!現在來領粥的越來越少了!”

然後又介紹著城內的集市,民居!居然還看到客棧,酒肆,竟還看到一間寺廟。

李行將幾人安置在客棧單獨的一個院落,吩咐店家好生伺候。

幾人在屋裡坐定,李行道:“那日回來,便將外出發生的事情給義父說了,義父十分感激,說有機會定然當面道謝!”

譚三道:“不敢當,不敢當!都是自家兄弟,就別那麼客氣了。”

李行道:“義父昨日有客來訪,正陪著客人有事商議,一會我去稟報義父知道!咱們先好好喝一回兒!”

眾人叫了酒菜在屋裡吃喝說笑。李行下午有事,中午卻是不敢多喝,不多時便告辭走了。

譚三等人就在屋裡坐著聊天,感嘆著西山莊園的繁華,再想想長安城殘垣斷壁,幾人都是一臉黯然!

感嘆莊園的胡漢混居,井然有序!由此可見莊主的胸懷,包容性,莊主的這些所作所為,也由此可見莊主的善良。

幾人下午睡醒,正在屋裡說說笑笑,卻見李行快速走了進來,笑著說道:“幾位哥哥,剛才去跟義父稟報你們來了,義父大喜,說晚上在家裡設家宴道謝,讓我請大家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