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離用手觸碰到儀器就會提示使用指示。

這跟他的天賦能力息息相關。

天賦等級越高解析的操作資訊也就越高。

目前是專業級,足以短時間掌握這些儀器使用。

葉離現在遇到難題的是,要如何活檢呢!

在大學時期的實驗課一節都沒上過。

在加上這麼多年早就忘的差不多。

而且,活檢還要分種類。

腹部皮下脂肪組織,算是組織活檢。

葉離腦子一轉,想到大學圖書館有一本《組織病理學》。

實體書葉離現在沒有,就算有也被大火燒沒了。

但在系統空間裡,葉離自己是主宰,所以想到什麼出現什麼。

除非受到等級限制影響。

很快一本厚重的黃皮書落在手中。

跟大學時期一樣。

現在,葉離只能臨時抱佛腳,現學現用。

在系統空間裡的時間很漫長。

葉離基本掌握了常規操作步驟,接下來就是實踐實驗。

診斷過程一般是肉眼觀察活檢標本、固定、石蠟包埋在製成薄切片進行HE染色,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

透過對病變組織及細胞形態的分析、識別,再結合肉眼觀察及臨床相關資料,做出各種疾病的診斷。

葉離先想象出今天穿刺採取的脂肪組織。

接著與有罕見心臟澱粉樣變性的組織。

兩者間同時進行活檢實驗。

觀察他們不一樣的變化。

雖然,這樣能對疑難雜症和罕見病有著很高的診斷。

但是還需要再透過組織化學、免疫組織化學、電子顯微鏡或分子生物學等技術進行輔助診斷。

而在醫學上,應用最多的還是快速冷凍製片技術,在零下18攝氏度以下,進行切片HE染色進行觀察。

當然,冷凍製片技術活檢,也不是百分之百。

準確率會出現90%左右未能確診率和假陰性率高,或假陽性率。

這些隨時可發生。

所以,快速冷凍活檢僅是一種應急的初步的定性診斷。

在此之後,還需把冷凍活檢材料再做普通石蠟切片進行病理檢查,才算最後的診斷。

也會出現冷凍漏診和誤診的

可能性。

這個時候需要用其他方法補救措施。

時間一點一點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