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萬法之祖(求訂閱,求月票)(第1/2頁)
章節報錯
溝城很破也很小,全城人加起來,都不足一千人。
其中也有幾名競賽者藏身其中,不過他們並沒有貿然的來接觸‘曹柘’。
在無法確認曹柘身份,以及態度之前,他們不會冒險的嘗試。
經歷了兩次競賽歷練,很多競賽者都已經懂得收斂起‘與眾不同’的羽毛,將自己隱藏在人群裡,隱藏在那些土著中。
在競賽初期,懂得‘自我約束’,對普通競賽者而言,是‘第一戒’。
溝城人雖少,但是曹柘要的石牆,卻很快被立了起來。
石牆被打磨的比較光滑,城主連同一些衣著破爛的百姓,圍在周圍看著。
他們這些人裡,眼中還有‘光’的是少數,大多數都顯得麻木。
曹柘沒有在石牆上寫字。
而是用一把小小的刻刀,一點一點的鑿刻著一些看似簡單的人形圖案,同時又標註了運氣、行氣、納氣、施展的線路圖。
如此一來,即便是不識字的人,只要有腦子,看得懂這些圖···哪怕只是一部分,也可以跟著學習,學會一部分的溝拳。
然後相互之間交流學習後,就能得出一個幾乎完整的大概。
溝拳在曹柘眼裡,當然算不得什麼很‘驚人’的武學,也就打基礎的效果,還勉強過得去。
真正的重點,在於曹柘雕琢時,一點點沁入其中的武意。
那些達到了一定門檻的武者,在觀看石壁上的刻畫時,自然就會被曹柘的武意帶動,對溝拳···甚至是拳法,以及某些對煞氣的結合利用,生出全新的感觸。
而觀看過更多城市裡刻畫的武者,他們心底裡沉積的這點靈機,就會不斷的累積、堆疊起來,逐漸在他們的腦海裡,組合成更強大,更適合他們的武學。
這就等於,曹柘在一步步的教導他們,一個個的因材施教。
真正聖人的法門是,短短數千言,每個字、每句話,單獨排列出來,都能是微言大義,闡述至理。
曹柘還達不到傳聞中那些聖人的境界,但是讓他以這種方式闡述武學,讓每一個有心之人,都可以在一次次觀看石刻中,有所悟、有所得,他還是能夠做到的。
當最後一幅圖落定,曹柘在左下角,照例寫下了八個大字。
‘擅移石刻,天下共擊’。
除此之外,曹柘再也沒有多做任何的佈置。
最多五十年,他就會離開此界。
但是這個世界,在有競賽者的情況下,會繼續運轉二百五十年,全部競賽者離開後,它依舊會繼續存在。
曹柘所留的石刻,在今時今日看來,似乎將要氾濫,誰都可以窺見。
等到時過境遷,未必不會有野心勃勃之人,妄圖收集全部的石刻,然後藏匿起來,作為私人珍藏。
曹柘留下這麼八個字,卻沒有更多的限制手段,實則就是留給後來者,兩個選項。
要麼一起失去,造就至強者。
要麼共擊之,讓江湖永遠泛起波濤。
武修之道,是從殺戮與對抗中,獲得提升的。
如今有惡氣充盈天地,大唐之外遍地是敵人,所以此界武修不會缺少對手,更不會缺少敵人。
但如果那些外部的敵人都被解決了,世界是否會因此陷入平淡無趣,直到人們放棄武鬥,轉而沉溺於眼前和平與平庸?
這個可能性不高,但是曹柘卻會提前看到這種可能性,然後進行防備。
“好戰必亡,忘戰必危!”
“我對芸芸眾生,似乎殘忍,卻正因為,我對他們肩負責任。”曹柘心中有著洶湧的波瀾,面色上卻依舊平淡。
轉頭對城主,也對城中百姓道:“溝拳之內,充盈大河之意。若是想要將拳法精通,不妨常去大河之畔,觀長河之景。”